•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岚皋
一场升学礼里的“四美”传承——让升学仪式回归重内涵、轻形式的本真
2025-08-25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郭丽qfN安康新闻网

近日,岚皋县妇联、县工商联组织的“朝盼夕念·护航圆梦”集体升学礼温情启幕,13名优秀女学子在简约庄重的仪式中,接过爱心人士捐赠的助学金与妇联准备的“成长护航包”。这场不重形式重内涵的典礼,不仅是对学子奋进之路的肯定,更以生动实践诠释着岚皋“孝悌、勤俭、诚信、好客”的“四美民风”,让流淌在乡土间的文明基因焕发新的光彩。qfN安康新闻网

“拒绝升学宴,倡树新民风”——活动手册上的倡议,恰是岚皋“勤俭”之美的鲜活注脚。qfN安康新闻网

曾几何时,升学宴的攀比之风让不少家庭陷入“摆阔气、比排场”的困局,一场宴席成了背离勤俭的负担。而这场集体升学礼以“去繁就简”的姿态,为“勤俭”做了生动的示范。qfN安康新闻网

没有奢华的宴席,一朵鲜花、几句叮咛便是最珍贵的祝福;不见冗余的环节,学子分享奋斗故事、集体写下成长期许,让仪式回归重内涵、轻形式的本真。qfN安康新闻网

学生代表说起“父母省吃俭用供读书”的往事时,台下不少家长红了眼眶——这正是勤俭家风的代际传递。岚皋人深知,真正的“体面”从不在排场里,而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踏实里。这场升学礼用行动告诉年轻人,勤俭节约不是寒酸,而是最值得传承的生活智慧,是刻在乡土里的生存哲学。qfN安康新闻网

助学金与“成长护航包”中,藏着岚皋“好客”的温度。这份“好客”,跳出了酒桌客套的窠臼,透着“见人有难、主动搭手”的质朴善意。1000元的助学金来自本地爱心人士的自发捐赠,是乡邻们“看着孩子长大、盼着孩子出息”的真心;励志书籍里夹着的手写便签,写着“有困难就找妇联”的承诺;“连心卡”上的一串电话号码,是把学子当“自家人”的贴心。qfN安康新闻网

仪式后,妇联干部拉着学子家长唠家常,叮嘱孩子“在外求学,家里有啥难处尽管说”,虽然没有虚礼,却比任何客套都暖心。这正是岚皋“好客”的真谛,不把热情挂在嘴上,而是把关怀落到实处,用真诚把“外人”变“家人”,让每一份善意都直抵人心。qfN安康新闻网

“出去了,别忘了常给家里打电话,更别忘了家乡盼着你们回来。”县妇联的叮咛里,藏着对“孝悌”之美的殷切期许。仪式特意设置“给父母的一句话”环节,学子们说出“以后换我照顾你们”“想带你们去看看大学的样子”时,台下掌声里满是对孝悌的共鸣。qfN安康新闻网

妇联干部特意给孩子们讲起岚皋的老故事:“以前村里出了读书人,总会把新知识带回乡,帮着邻里解难题。”这番话让学子们明白,孝悌不止于对家人的牵挂,更有对故土的反哺。这份叮咛,正是要让“饮水思源”的根脉深扎在年轻人心里,让传统美德在代际传承中生生不息。qfN安康新闻网

在“写给四年后的自己”环节里,学子们写下的不仅是梦想,更有“学有所成、不负嘱托”的承诺。县妇联为学子建立成长档案时,用仪式感强化“承诺就要兑现”的信念。qfN安康新闻网

这场升学礼,以小见大诠释着岚皋“四美民风”的深意。从一场仪式到日常践行,从少数人参与到全村人认同,这样的传承,正是“四美民风”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所在。qfN安康新闻网

 qfN安康新闻网

 qfN安康新闻网

 qfN安康新闻网

责编:杨一|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