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岚皋
文化中国行 | 竹马承古韵 非遗绽新彩
2025-04-03  来源:本站原创

通讯员 马洪玉 王舒 但汉宁 储亚诺 文/图DP9安康新闻网

晓道竹马是流传于岚皋县佐龙镇的传统民间艺术。逢年过节,身披胄甲、手持长鞭的孩童们装扮一新,纷纷跳起晓道竹马,铃儿清脆响,战旗随风摇,挨家挨户为老百姓送上节日的祝福。DP9安康新闻网

今年在岚皋县佐龙镇晓道片区,一群身着仿古骑兵服饰、手持长鞭的十几岁孩童组成了晓道竹马队伍,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锣鼓,穿梭腾挪,经过挂满红灯笼的集镇街道,为沿街的居民再现《杨门女将之穆桂英挂帅》里千军万马、奋勇杀敌的激烈战况。“一大群人都赶来看,各家各户都拍手欢迎,很热闹。”佐龙镇晓道片区居民张声俭回忆说。DP9安康新闻网

晓道竹马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以竹编马身、皮纸糊面、孩童骑乘为特色,集趣味性、竞技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民国时期,其表演阵形已发展至数十种,并融入《西游记》《杨门女将》等历史剧目,成为重要节日期间“走家串户送吉祥”的重要民俗活动。截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他地区的竹马艺术几近消失,唯独晓道竹马得以存续并独树一帜。DP9安康新闻网

“晓道竹马主要是以走场为主,队形变换大概有十几种,像编篱笆、双交鞭、单交鞭、双龙出洞等。发展了一些经典剧目,如《吴三宝游春》《猪八戒背媳妇》《杨门女将之穆桂英挂帅》等。”晓道竹马第四代传承人、晓道小学校长罗长超说。DP9安康新闻网

DP9安康新闻网

晓道小学学生们在学校操场排练晓道竹马。DP9安康新闻网

竹马是晓道竹马演出的重要道具,制作工艺考究,当地工匠艺人以竹篾为骨架,现代创新采用铁丝加固、绒布包裹,既保留了古朴韵味,又提升了耐用性。DP9安康新闻网

“我们首先会选用本地上乘的竹子,这对竹子的耐磨度和坚韧度、弯曲度有一定要求,便于在编织的过程中去构型。框架制作完成以后,将手工熬制的糨糊涂抹在表面,再贴上一层皮纸,再把裁剪成马须状的纸贴在表面,这样一匹竹马就初步完成了。”罗长超介绍。DP9安康新闻网

晓道竹马的人物服饰也同样考究,仿照古代骑兵,身着彩装背负战旗,展现出精干的风貌。通过变换阵型和唱词,展现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了深厚的民间艺术造诣。DP9安康新闻网

“我们将这种装扮、表演形式,和咱们巴人所蕴含的勇猛、刚烈联系在一起,让孩子们从小有不服输、不怕困难的内在精神。”罗长超说。DP9安康新闻网

世事变迁,随着一位位老艺人的溘然长逝,许多晓道竹马原有的表现形式、队形排列和剧目面临失传风险。作为晓道竹马的第四代传承人,罗长超义不容辞地担起重任。“现在我们也积极地请专业的指导老师进行技术指导,根据健在老艺人的回忆和本地人的复述,尽量展现出晓道竹马的原始风貌。”DP9安康新闻网

晓道竹马队的锣鼓演奏者大多数曾是晓道竹马队的一员,对这项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感情。一老一少的队伍带来的不仅是引起阵阵喝彩的精彩表演,更象征着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纽带,承载着晓道竹马文化的传承与延续。DP9安康新闻网

“我从小到大都玩竹马,这个传统不能丢了,要一代一代地往下传。”晓道竹马锣鼓队大嚓演奏员魏后兰说。DP9安康新闻网

在秦巴山脉深处,这项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正以蓬勃的生命力焕发出新的生机。从李白笔下“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童趣游戏,到如今融合历史剧目的民俗表演,这项承载着岚皋人乡愁的技艺,历经了多代传承人的坚持和创新,现已成为当地民众春节期间的重要娱乐活动和文化瑰宝。DP9安康新闻网

“现在晓道竹马已经是我们学校的特色课程,按照社团去组织发展,在舞蹈这一块进行了创新编排,以适合在各个时段、不同场合演出,让这种非遗文化不断展现新的生命力和活力。”罗长超说。DP9安康新闻网

据悉,晓道竹马于2007年被列入我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DP9安康新闻网

责编:徐思敏|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