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县区 > 岚皋
秦岭山里的大学生护林员
2018-09-20  来源: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 张江舟hcA安康新闻网

毕业了去哪里,做什么?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年轻人而言,一座美丽的城市,一份高薪的工作,一个舒适的环境,一份甜蜜的爱情,是大多数人想要的。但也有一些年轻人选择了不一样的道路,他们怀揣着发光的梦想,背上沉甸甸的行囊,来到了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刘国晨就是其中之一。 hcA安康新闻网

2015年7月,1991年出生的延安小伙儿刘国晨从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在校学习林业技术专业的他,一毕业就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来到安康市岚皋县农林科技局,成为一名林业技术干部。这一干就是3年。 hcA安康新闻网

“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绿色的梦想,希望能与青山为伴,一展所学。选择到岚皋县的林业一线工作,是我作过的最勇敢的,也是最正确的决定。”刘国晨说。岚皋县位于陕西南部的鄂、渝、陕三省交界处,地处秦巴山区,全县森林植被覆盖率达85%,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点水源涵养区。 hcA安康新闻网

前脚出校门,后脚进深山。刘国晨上班的第一天就被安排到森防站参与全县的病虫害普查工作,去的地方都在深山老林。从一个调查点到下一个调查点,全凭两条腿翻山越岭。据刘国晨回忆,当时正值7月,炎炎酷暑,连动物都懒得出来活动。在老林业技术干部的带领下,他拿着普查图纸在烈日下翻山越岭,翔实记录,任凭汗水流在脸上、背上。为了弄清整个地形地貌,哪里山高他就往哪里爬,哪里沟深就往哪里下。林密荆深,无路可走,他只能四肢着地,顺着荆棘底部、贴着地面往前钻;为了让测量结果更精确,他背着仪器,在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大山里翻山越岭,反复测量,手臂上、脚上甚至脸上都留下了道道被荆棘划破的血痕;为了尽快完成任务,晚上他干脆就住在当地群众家里,在煤油灯下绘图、设计、记录,早上5点多又起床上山继续工作。饿了,他啃一口干馍;渴了,他喝一口泉水。两个月下来,刘国晨参与的病虫害普查工作顺利完成,他的脸上、脖子上、胳膊上凡是暴露在外的皮肤,都被紫外线灼得脱了几层皮。 hcA安康新闻网

“岚皋山里的泉水比想象中要甜。晚上,我们挂起捕虫灯,去捕捉考察点常见的昆虫,早上5点多就起床抓紧制作昆虫标本。如果耽搁时间稍长一点儿,虫子就会变僵,前期的工作就都白做了。两个月里,我们共踏看路线22条,调查森林面积12427公顷,采集各类标本2100号,其中病害标本220号,虫害标本1880号,拍摄生物学、形态学及危害状影像资料280张。”刘国晨说,“经过那次普查工作,我改掉了大学时期懒散的习惯,同时我也很开心,自己在大学里的所学用到了实处。这比任何物质奖励都让我感到高兴。” hcA安康新闻网

自那以后,岚皋县的林业干部们都说刘国晨这个小伙子不错,能吃苦,有个林业人的样子。 hcA安康新闻网

2017年,参与全县退耕还林设计工作,让刘国晨对林业工程有了更深的认识。他说:“退耕还林是十分严谨的工作,也是一项艰苦卓绝的工作,牵涉面积庞大。业务精、责任心强、能吃苦耐劳是参与退耕还林设计人员的首选条件。被委以重任,我很骄傲,这是对我之前工作的最大肯定。” hcA安康新闻网

钻荆棘、攀悬崖,怀抱仪器、手拉测绳,凡是设计工作涉及的地方,刘国晨都必须到点一一核对。有时为了三五亩地,他需要在深山中跋涉十几、几十公里。每次下山归来,刘国晨的腿、脚都是肿胀的。从师傅带着搞设计,到可以独自上手设计,刘国晨付出了多少汗水与努力,只有他自己知道。 hcA安康新闻网

用汗水浇灌理想,用足迹烙印青春。在岚皋县的昆虫标本制作、胡蜂防治、天保造林设计、成苗成效调查、碳汇等技术一线,随处可见刘国晨的身影。 hcA安康新闻网

刘国晨说:“3年的时间,我已经不记得自己磨破了几双鞋,受过几次伤,但我不后悔选择来到这里。林业工作虽然辛劳,但也是一种磨炼。我体验到了人生的真趣,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若干年后,我设计退耕还林、天保造林的那千亩绿色会在当地老百姓的房前屋后升起,帮助他们富起来。我相信,不管再过多久,见到我,他们依然会亲切地喊我一声小刘。”hcA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