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江德溢 何波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承载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重任,也是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着力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导致部分农村出现“人走房空”现象,继而又逐渐演化为人口、住宅、产业等方面“空心村”现象,严重影响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为探寻改进“空心村”党建工作的有效路径,恒口示范区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使全区“空心村”的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面建强农村“两委”班子,为“空心村”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恒口示范区共有96个村(社区),22.6万人,地域面积383.31平方公里,是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陕西省镇级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安康市确定的示范区。全区根据《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全面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坚持严把选人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把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有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的能人选进村(社区)“两委”班子,现全区已选配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646名,其中从外出创业能人中引回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5人,使农村“两委”班子的结构更加合理。同时,示范区还从机关事业单位和公安系统为村(社区)选派了54名第一书记,127名驻村工作队员,44名党组织副书记和主任助理,使全区治理“空心村”的能力更加增强。
推行“扁平化”管理,提升党建引领“空心村”治理质效。全区根据省市试验示范工作要求,推行了农村农业工作片区负责制,按照地缘村情发展基础,就近原则,将全区96个村(社区)划分为9个片区,并成立9个片区党委,建立“直管村社、分片服务”的片区工作链,探索实践区级领导联片,工作部门包村,党员干部驻村管理体制,实现了多管合一,把治理“空心村”的责任夯实,让信息传递更快,服务群众触角更灵敏,形成了一条最短的指挥链。片区领导、包联部门和驻村干部直接负责所辖片区的村(社区)党的建设、乡村振兴、生态环保、信访维稳、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工作。推行示范区干部直管到村下沉服务,区村干部区域协同,一线作战,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行社会治理网格化,实行片区、村居网格、社会工作者“网格化”,建立畅通有效的网格信息收集、流转、处置、反馈体系,推行“智能化+网格化”基层治理全覆盖,让区村干部抓“空心村”治理的责任更加明晰,工作抓的更实,治理的成效更好。
开展“三联”工作机制落实,促进“空心村”抱团发展。恒口示范区以党支部联建为核心,以产业联盟为路径,以资源联享为目的,打通基层党组织的地域、行政、行业限制,整合联建各村的优势资源,建立农文旅产业发展联合体。2021年以来,袁庄村以“溪映明月·南山云见”农文旅片区为区域,同安乐社区、余岭村、棋盘村、南月村等5个村开展了“三联”工作,示范区党工委随即在五个村“三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恒口示范区溪映明月·南山云见农文旅片区总支部委员会,把党的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实现了区域联建协同发展,助推乡村全面振兴目标。片区党总支聚焦支部联建强堡垒,组织袁庄村、南月村、余岭村、棋盘村、安乐社区5个党支部签订联建协议,制定联建方案,成立联建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和党建活动,开展了共建支部班子、共过组织生活、共育后备力量、共抓基层治理、共育文明乡风的活动,培育村级干部后备力量21名,发展党员18名,表彰文明户等60户,实现支部间的相互学习和传帮带,推进了联建村经济发展、村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目前,袁庄、余岭2个村党支部创建成为省级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村,南月村成为“国家森林乡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聚焦产业联盟促发展,片区党总支依托5个联建村各自丰富的土地资源、技术资源、劳动力资源、项目资源,推动优势互补、联合共建。在袁庄村建成恒口贡米产业园及稻鱼共养示范园500亩,在棋盘村建成富硒粮油区450亩,在安乐社区发展稻鱼共养400亩,在南月村建成明月寺贡茶基地650亩,建成南山澜和南山云见等康养民宿50家,建成桑园基地500亩。聚焦资源联享共富裕,截至目前,五个联建村通过资源联享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9个,已建成产业园区4个,1个美术创作基地、1个稻米文化展览馆,2个抖音直播带货基地,建起稻梦时光研学营地一处,露营基地一处,文化长廊200米,实现了白天观光赏景,晚上露营狂欢的农文旅发展新格局。这个联建案例是恒口示范区开展“三联”工作的一个缩影,有效破解了“空心村”活动组织难、产业发展难、民心凝聚难等问题。
吸引外出党员回乡带头创业,激活“空心村”乡村振兴“一盘棋”。全区通过项目扶持资金支持,吸引外出创业党员回乡带头发展产业。党员周益宝是一位在西安创业的成功人士,在示范区的感召下,回乡在王家台村等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起了果蔬种植基地,办起了集餐饮、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研学基地,既把荒芜的土地盘活了,又回引了外出人员回乡就业增加收入。杨庄社区党员荆纪康放弃在外创业机会,回乡创办了同鑫缘生态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周边的元河村、夹河村等12个村的3000余亩荒田荒地进行了整合,采取了土地流转、代耕代种、土地托管、连耕连种等多种形式进行生产经营,为农民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苗、统一采购生产物资、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收获、统一订单收购的“六统一”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合作社就像一条线一样,把千家万户连接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农村大片荒芜的土地活了起来,农民的钱包鼓起来了。南月村引进汉滨区党员企业家杨林到村,改造废弃无人居住房屋办起了南山云见民宿产业示范园,赓续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耕文化,吸引了大批省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在这些回乡创业成功党员带动下,激活了全区“空心村”乡村振兴“一盘棋”。
优化服务群众方式,提升“空心村”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全区各党组织针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特殊情况,在各村(社区)建立老年人互助幸福院、爱心餐厅,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提供生活、居住等方面的便利。建设体育文化广场、太极拳协会、文艺社团、阅读书屋等,丰富老年人、妇女、儿童的文化生活。全区还组织了100名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有困难的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开展志愿服务,全面提升“空心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