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姜波)一千个汉字不重复,一千个汉字写新楷。9月28日在北京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二楼,来自中国哲学界、史学界及文学艺术界等领域的学术大家和艺术家们,在挂满微末书法作品前仔细品评。“道技之间”微末《新楷书千字文》新书首发式暨专家研讨会在这里拉开帷幕。
从笔墨看到精神
“一气贯通,字里面有西北汉子的气概”“胸中汇百家,腕下生己面”“无一笔无来处,无一笔无根底”……在首发式展厅,谈起微末书法大家赞不绝口。
微末,原名沈兰荣,1964年生于陕西汉阴,从1985年开始在陕西师范大学工作至今。著名文化学者、书法理论家、书法家、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2002年出版书学专著《书法原境论》;2009年出版《微末书法精品选》。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曾这样评价微末书法:“其书多尚古意,体态拙茂,用笔凝练,风规不俗,于其中能见其文质,亦能从笔墨里看到精神”。
长期以来,沈兰荣受沈尹默书法艺术熏陶,致力传承传统文化,潜心书法研究,在践行沈尹默书法技法基础上展开积极的不懈的探索,终于在楷书的技法上悟得了新的成果,赢得了这次专家研讨会在京举行。
在首发式现场,微末坦言:“在西安工作了三十多年!老家却在安康汉阴县,那是北大“三沈”的故乡,我与三位大师同族,《新楷书千字文》它不仅仅是一个楷书范本,更是我受沈尹默书法的熏陶,在“笔法”、“笔意”及楷书审美取向上的补充和完善”。
从现场获悉:此次活动由商务印书馆、涵芬楼艺术馆、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传播文化促进会、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主办,安康西北印务有限公司、陕西桐掌柜茶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协办。陕西师范大学,安康学院,汉阴县委、县政府分别发来贺电。
会议特邀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世界宗教与普世理论中心主任杨煦生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史论系主任高明教授担任学术主持。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审、书法家周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于宁、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书法家鲁谆,著名红学专家胡文彬、北京市原文联党组书记、作家赵金九,著名学者任大援、郑工、方兢、陈伟生、沈乔,安康市、汉阴县受邀参会代表以及商务印书馆部分人员出席首发式和研讨会。
为陕西首位书法家推出首部书法专籍
《千字文》自问世至今,已有近一千五百年的历史。常见的历代书法《千字文》约八十余版本,楷书《千字文》约占三分之一,《千字文》之所以能流传下来成为不朽之作,和历代书法名家的书写不无关系。那么,微末的《新楷书千字文》和前人的楷书《千字文》版本有何不同?
《新楷书千字文》突破传统楷书书写的藩篱,提出新的楷书理念及审美样式,倡导运用“无正侧”式用笔,达到“心手两畅”的自由之境。它区别于传统楷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字径(高度)为8cm~12cm,传统字径一般都在6cm以下;重置“卧笔点”“断竖”“断撇”,改良“铁戈钩”“走之旁”等; 用笔还原了魏晋以前无正侧用笔的原型,是对技进乎道,道进乎技在实践中的诠释。
商务印书馆太原分馆总编辑李智初在主持研讨会时说到:“微末先生的《新楷书千字文》以传统《千字文》为切入点,运用新楷书书写方法,以毛笔书写的一本楷书作品。通过对《千字文》的书写,传播一种无论在用笔上还是格局上都更有利于书法达到自由之境的思想。”
成立于1897年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现代出版机构,被誉为“学术出版的重镇”“工具书的王国”,在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享有盛誉。据悉,微末新著《新楷书千字文》由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是该馆自1897年建馆以来,为陕西首位书法家推出的首部关于书法的专业书籍。
唯有源头活水来
研讨会上,不管是翻看微末书法推介手册中的汉阴“三沈”介绍,还是谈及沈尹默先生的书法,大家都肃然起敬。
汉阴自汉朝建制以来,至今有2000多年历史,现在仍然保存的文庙、文峰塔、古城墙见证着汉阴“崇德尚文”的优良传统。19世纪末,汉阴诞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和著名的文化大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昆仲,特别是沈尹默先生的书法精于用笔,被海内外公认为一代书宗和现代中国书法第一人。
追随着先贤的脚步,上世纪80年代,该县农民书法家沈兰华声名鹊起,西安书院门牌楼的楹联“碑林藏国宝,书院育人杰”就为沈老所书。在他们的熏陶感染下,先后涌现出张利宝、张正生、吴纯宝等一大批书法家,为汉阴书法艺术走向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汉阴县紧紧围绕建设幸福汉阴目标,奋力建设文化大县,积极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全民人文素质不断提升。通过多年努力,涌现出中、省、市书协会员200余人,各类书画艺术团体达26个。
当前,汉阴正在筹建“三沈文化产业园”,依托“三沈”文化,发展书画艺术、养生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推动文化资源经济化、经济资源人文化。
沈兰荣书法《新楷书千字文》在京发售,让汉阴书法再次闪耀全国,这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沈尹默书法艺术的传承。正如微末自己对书法的理解:技进乎道,道进乎技;道由技显,技因道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