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吴苏 通讯员 宋孝波 张彬 禹玲玲
同样一份早餐,为什么卖出两种价格?
“每种早餐都有两个价格,您要是有爱心卡,直接付爱心价。”10月28日,汉滨区建民街道黄沟社区便民市场里,早餐摊主一边麻利地打包,一边笑着向顾客解释。此时的市场早已热闹起来,小笼包子的香气和菜夹馍的酥脆声响交织在一起,烟火气十足。
黄沟社区常住人口达3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和12岁以下的困境儿童多达3000余人。为了让辖区“一老一小”感受到社区的关怀与温暖,社区党员和工作人员开展“敲门行动”,走访39家商户和600余户居民进行意见征求,收集33条意见建议,同时组织3场居民议事会,详细介绍项目内容,精准了解群众需求,邀请更多商家参与进来。
“大家都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有爱有温暖。”
“大家都是一个社区的,能帮一点是一点,我也高兴。”
“咱们不仅是做生意,更是在为社区做贡献,收获的口碑和情谊是金钱买不来的。”
一句句质朴的心里话,一条条温暖的建议,成为项目推进的最大动力。今年5月下旬,社区启动党建引领关爱“一老一小”项目,涵盖“爱心助餐、乐龄优选、健康义诊、托管服务、未成年教育”等在内的10项服务内容,餐饮、零售、生活服务等领域的39家商家纷纷响应并成立“爱心联盟”,作出服务承诺:饭庄推出8元爱心餐,生活超市提供9.5折优惠及2公里内免费送货服务,托管中心给予8折优惠,理发店、药店设立爱心价……这些实打实的优惠,让居民们连连称赞。
为了让服务更精准,社区还设计了不同颜色的“爱心卡”:红色卡片发给60岁以上老人,绿色卡片发给12 岁以下困境儿童,蓝色 “阳光爱心卡”则面向残疾人。所有卡片统一编码管理,持有“爱心卡”的家庭,在“爱心联盟”商户消费时,都能享受专属优惠。同时社区还为联盟商家授予“黄沟社区爱心联盟单位”标识牌,细化商家管理细则,建立动态评级机制,对积极参与公益、诚信经营的商家,在社区公告、居民群等渠道公开表扬,扩大商家口碑,激励更多商家持续投身爱心活动。
随着“爱心价”项目的深入推进,社区里的暖心故事不断涌现。
71岁的老人王建安,每天清晨走到便民市场早点摊,握着红色“爱心卡”,他能以实惠的价格买到热气腾腾的早餐。摊位商家和老人慢慢熟悉起来,互相温暖的问候让邻里关系更加融洽;10岁的小宇(化名)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放学后作业辅导成为难题,有了绿色爱心卡,小宇在社区托管中心能享受优惠,爷爷奶奶再不用发愁。“看着娃学习习惯变好,我们也安心,“爱心卡”帮了大忙!”小宇奶奶说。
“‘爱心价’让社区凝聚成充满爱的大家庭,让每个人都感受到‘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汉滨区建民街道黄沟社区党委书记王玉伟说。社区采用“党建+联盟+服务模式”,将“资源清单”与“需求清单”精准匹配,满足群众对养老托幼服务的需求,凝聚起整个社区的爱心力量。
“爱心价”成为居民们口中最温暖的词汇。如今,黄沟社区已发放“爱心卡”800余张,组织开展爱心义剪、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45场次,22家早餐店每月接待持卡顾客220余人次,托管中心优惠服务覆盖96名儿童,“爱心联盟”商家累计服务居民3000余人次。
“今后我们将以‘爱心价’为契机,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加强各方协同合作,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精准对接、高效落实各项服务,不断健全服务机制、提升服务品质,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服务效能,推动社区服务从‘有’向‘优’深化发展。”建民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周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