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海玉 汪军
“她是真不容易啊!这么多年了,天天照顾脑梗瘫痪的丈夫,翻身喂药、擦洗按摩,没日没夜,要不是她,这个家早就垮了。”
喂饭、喂药、洗脸、擦身……6年来悉心照顾瘫痪丈夫王富军的感人事迹,让汉滨区关庙镇沈家岭社区5组村民李佑莲赢得了街坊邻居的一致称赞。这位56岁的坚强女性,多年如一日地精心照料丈夫,同时抚养子女、赡养婆家老人,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1988年,李佑莲和丈夫王富军经人介绍,喜结连理。婚后,两人过着既平淡又幸福的日子。然而幸福总是那么短暂,一场不幸悄然降临。2019年8月,命运的风暴毫无预兆地降临在李佑莲的家庭。王富军突发脑梗,瞬间陷入昏迷。
抢救的一个月里,20余万元的巨额治疗费用如同一座大山横亘在眼前。她却始终坚守着“只要人活着就有希望”的信念,毅然决然地变卖家中存粮、牲畜,四处奔走,借遍亲友,只为能让丈夫得到救治。
李佑莲不知多少次在没人的庄稼地里失声痛哭。然而,面对命运的沉重打击,李佑莲没有退缩,勇敢地肩负起了照顾丈夫和家庭的重担。她含泪立下誓言:“他是我的丈夫,只要我还有力气,就一定要把他照顾好!”
“刚开始一两年特别难,全家人没过过一天安稳日子。”提起当初的境况,李佑莲几度哽咽。自丈夫患病后,李佑莲悉心照料,每天都要给翻身、按摩、擦洗,经常半夜起来两三次,换尿不湿、清理大小便。除了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李佑莲还喂养家禽、下地劳动、打零工,一天仅能睡四五个小时。
“别的家庭都是男丁劳作,只有李佑莲的田里是她一个人在忙碌,中午还要顶着太阳回来给丈夫做饭。闲了做小工,哪儿能挣钱,李佑莲就去哪儿。这几年把20余万元的债务还清了,她是这个家的顶梁柱。”邻居王开凤说。
前几年,李佑莲在离家几百米的汉滨区江北高中东校区找了份食堂帮厨的工作,虽说工资不高,但好在离家近,方便照顾丈夫。在学校食堂工作时,李佑莲天不亮就起床给丈夫按摩、洗漱,准备早饭,喂丈夫吃完饭,又急匆匆赶到学校上班。“李大姐每天上班很准时,对工作也是一丝不苟,学生和老师们都很喜欢她。”汉滨区江北高中东校区老师李典刚说。
今年在外地打工的女儿王苗回来帮忙照顾家里,提起李佑莲这几年的辛苦,王苗忍不住落泪。“这么多年都是我妈一个人里里外外操劳,舅舅去世得早,外公家也是妈妈一个人照顾,她太辛苦了,所以我回来能给妈妈减轻一点负担。”王苗说。
当别人问李佑莲苦不苦时,她说:“为了这个家,吃再多苦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