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彭茜
在安康这座洋溢着温情的城市中,一位来自广州的女性,以她坚韧和无私的爱心,为“孝老爱亲”这一传统美德注入了最为生动和鲜活的内涵。她也如她的名字“宾伟英”一般英雄而伟大。
宾伟英与丈夫的缘分,跨越了辽阔的山水。2004年,两人在广州务工时相识,从相知走向相爱。2006年,他们携手步入婚姻的殿堂,随后爱情的结晶降临。那段时光,他们留在广州,共同为这个充满爱的小家拼搏奋斗。从最初的务工,到后来勇敢地摆摊创业,日子虽忙碌却满是甜蜜与希望。2017年,公公婆婆年事渐高,腿脚行动愈发不便,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他们带着孩子毅然返回了安康汉滨区长征村,一切都重新开始。
回到家乡后,生计成了摆在眼前的头等大事,没有稳定工作,孩子又到了上学的年龄,养家糊口是最基本的需求。于是,宾伟英的丈夫主动扛起了家庭经济的重担,一边开出租车,一边摆摊卖面包,身兼两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也算安稳平静。
命运的齿轮却在毫无征兆间陡然逆转。2024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丈夫的生命,瞬间将这个原本幸福的家庭拖入了黑暗无底的深渊。宾伟英仿佛陷入了一场永远无法醒来的噩梦,悲痛欲绝,肝肠寸断。宾伟英的身世也颇为坎坷,娘家远在千里之外的广州。她一岁多时,亲生母亲便离开了人世,自幼跟着外婆长大。12岁那年,父亲再婚,继母对她关怀备至。可命运似乎并未眷顾她,2018 年,父亲患上糖尿病,还经历了两次脑梗手术,如今因糖尿病并发症左腿截肢,半边身子瘫痪在床。无尽的无助感和无力感,如潮水般向这个坚强的女人涌来。
然而,在面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孩子人生的关键时刻,以及年迈公婆那充满绝望与无助的面容时,特别是行动不便、连正常行走都成为难题的公公,她决定振作精神,深知自己不能轻易被悲伤所击垮。她必须坚强地站出来,成为这个摇摇欲坠家庭的支柱,为家人提供庇护,抵御风雨。
白天都被无尽的家务和悉心照料家人的琐事填得满满当当。她认真打扫房间,仔细擦拭家具,让家中始终保持着整洁干净,日复一日,从未有过抱怨。婆婆已80高龄,90岁的公公腿脚不好行动极为不便。照顾公婆时,她总是那么细心、耐心,认真倾听他们的每一句话,哪怕只是些琐碎的回忆,她也会认真回应,给予老人充分的尊重与关爱,每当天气晴朗的时候,她总会小心翼翼地搀扶着行动不便的公公到门外,让公公晒晒太阳,感受温暖的阳光。
在教育孩子方面,宾伟英更是费尽了心思。尽管生活疲惫不堪,压力巨大,但她每天都会坚持早晚接送高三的孩子上学放学,想尽办法让孩子能够安心学习。她会给孩子讲述自己在广州的童年趣事,教育孩子要善良、勇敢,要有担当。在她的悉心教导下,孩子乖巧懂事,学习踏实,成为她在这艰难生活中最大的慰藉和支撑。
“有人劝过我,让我回广州娘家,说何必留在这里承受这么重的压力,但是我肯定不能走啊,孩子在这里,公公婆婆年龄大了,身体又不好,需要我继续照顾他们……”宾伟英眼含泪水,哽咽着向笔者倾诉道。即便生活的压力几乎要将她压垮,但她依然凭借着自己柔弱的身躯,为家庭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她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默默付出,深刻诠释着孝老爱亲的丰富内涵,她所展现出的强大精神力量,源自对家人无私无尽的爱,源自对家庭责任的勇敢担当,更源自内心深处对家庭价值的执着坚守。
她的故事,就像一束明亮而温暖的光,照亮了周围每一个人的心灵,激励着大家在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时,始终坚守爱与责任,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代代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