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金波
15年如一日侍奉年事已高的公公、护理身体瘫痪的丈夫、照顾精神障碍的姑姐,她用自己的坚强和勤劳,为家人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她是“中国好人”周姿龙;27年如一日侍奉瘫痪在床的奶奶和婆婆,还要照顾家中年幼患有轻度智障的大儿子,她是好儿媳郭伟;84岁的父亲照顾46岁的儿子20余年,他就是好父亲何永弟……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如同一支支闪亮的火炬,向社会传递着道德的无穷力量。他们的善举,一如冬日的暖阳,驱散了人们心中的寒意,让金州大地洋溢着文明之气,充满着温情与活力。
志愿活动
幸福安康 首善汉滨志愿服务启动仪式现场
百善孝为先,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汉滨区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中,以道德建设为重点,以传统文化传承为突破口,大力弘扬孝义善举,将传统美德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实践,在全社会着力营造孝亲敬老、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让孝义善举美德在汉滨大地熠熠生辉。
整合资源 传承孝义善举
“食堂的饭做得好,不仅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的饭菜,家里人在外上班也放心。”
“过年娘家来人,说起这事,他们都眼气得很。”
“我最喜欢吃土豆萝卜炖鸡腿!”
关庙镇文化村爱心食堂
在关庙镇文化村,这个充满幸福感的“爱心食堂”已运营一年多。子女们采取自愿的方式,每月交一百块,70岁以上的老人就可以在周一至周六“免费”用餐。饭点不到,老人们早早便围坐在一起,大家都是几十年的老兄弟、老姊妹,欢声笑语,谈论着家长里短,饭后一边烤火一边闲谝。
为6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照
这是汉滨区关庙镇文化村为解决村里70岁以上独居和留守老人的实际困难建设的“爱心食堂”。文化村爱心食堂于2022年6月份开始筹划,12月24日正式开始运行,解决了村里不少老人的吃饭和孤独问题。看似一件小事,却将新民风建设在推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解决了村里很多子女不在家老人的后顾之忧。
“江奶奶,您今天的午饭我们送来啦!”在城区老城街道培新社区,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出现。这是培新社区孝义食堂的志愿者们义务在为社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送餐。和文化村一样,日前,城区首家孝义食堂在培新社区开业。“开办孝义食堂不仅是让社区的老年人能够按时吃到热饭,更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孝义善举中来。”培新社区党支书记周明华表示。
志愿服务进社区
建设孝义食堂,让老人们吃到可口的热饭是汉滨区敬老爱老、弘扬孝义善举的一个缩影。现如今,从街道到乡镇,孝义食堂正在从试点走向推广。笔者了解到,在孝义食堂的建设过程中,以不增加基层负担为前提,有效整合盘活现有场所,因村制宜整合村内现有闲置场所、整合村委大院、整合村民闲置房屋,不提倡新建、拆建,最大限度降低建设成本,实现实用为民的目的。
在建设服务平台同时,汉滨区还整合宣传、文化、政法、科技、卫生等部门资源,在镇办集中开展“文艺演出+先进表彰+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宣传推介”文明实践示范活动,全面实施孝义善举培育工程,深入开展“孝义新风进万家”活动,持续深化新民风提升行动。2023年,全区共组织开展区级专题示范活动22场次,镇级示范活动36场次,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余场次;以映前“讲理论、讲政策、讲法规、讲科普、讲典型、讲新风”的形式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507场,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10000余场次。
打造品牌 弘扬传统美德
“胡叔,起床了吗,能听到我说话不?”
1月9日9时30分,汉滨区江北街道前张岭社区19栋的胡焕杰家中再次传来熟悉的声音。他仰起头,对着悬于客厅一角的摄像头回答:“听得到,听得到!”
摄像头这头是前张岭社区党委书记艾礼存。听到胡焕杰的回答,艾礼存脸上满是和善的笑,他一个劲儿嘱咐老人注意保暖。紧接着,他又去和其他老人逐一问好。
志愿者为老人剪指甲
在前张岭社区,有不少独居老人,一旦身体有恙或发生意外,就会有极大的安全问题,很容易耽误救治。如何帮助他们提供精准服务?前张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分队的党员志愿者们经过多轮调研走访、入户摸排,征求居民意见,积极协调企业,实施“孝义瞧瞧九点半”项目。通过为辖区符合条件的独居老人免费安装智能视频系统,早上九点半让他们冲摄像头挥挥手,党员志愿者、子女就能及时掌握老人在家中的情况。
每天上午8点半,汉滨区新城街道安火路社区“爱心驿站”准时开门。志愿者刘雪雪穿上“红马甲”,打开针线盒,与几位老友谈笑间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为60岁以上老人义剪
“姐,你们都在啊,请帮我把衣服的拉链修修。”
“好,我拾掇好了你中午回来取。”
在社区居民杨云眼里,“爱心驿站”就是邻里之家。创办五年来,从理发、缝纫、磨刀、维修小器具到法律援助、疑难杂事化解,从20多名党员到如今注册志愿者800多人,“爱心驿站”累计服务群众2800余人次。
在汉滨,像这样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的惠民生文明实践项目已经运行了298个。
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汉滨区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东风,优化配置政策宣讲、文化文艺、助学支教、医疗健身、科学普及、法律服务、卫生环保、扶贫帮困等“8+N”志愿服务队伍,聚焦群众所需提供优质化服务。有的到幸福院给老人理发、洗衣、做饭,还有的走村入户,宣传党的惠民政策,调解邻里纠纷.......志愿服务队活跃在群众身边办实事、解难事,赢得群众的交口称赞。
志愿服务永远在路上。他们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书写了一幕幕动人的汉滨故事。他们的每一次弯腰、每一滴汗水、每一声提醒,都在潜移默化地鼓舞人心,都在将文明的种子播撒于汉滨的山山水水,让文明的基因融入每一位汉滨人的血液。去年以来,全区注册招募志愿者8.9万名、志愿服务组织722个,志愿者分布在各岗位,结合资源及特长,开展多种志愿服务活动。培育汉滨“志愿逢场”、“萤火虫”保护母亲河、“孝义瞧瞧九点半”“八点半帮您办”和汉水“红课堂”等优秀志愿服务品牌76个。广泛开展家政服务、文体活动、抢收抢种等志愿服务活动1.76万场次,通过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将关怀和帮助送到群众身边,实现了服务项目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
评树榜样 引领社会风尚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汉滨区把“孝为先”这一最接地气的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旗帜鲜明地大推孝道之人,大帮孝道之户,大扬孝道之风。
在大桥路十字旅游文化广场汉滨楷模宣传栏里,展示着一个个孝老爱亲楷模。他们中,有冲锋在激流中的勇士李正、26年如一日照顾病妻的毛纯杰、照顾瘫痪丈夫10余年不离不弃的罗素琴……朴实的笑容、真诚的话语、动人的事迹,吸引了过往群众驻足观看。
英雄壮举层出不穷,凡人善举就在身边。汉滨区每季度从数百位“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中挑选出10余名具有代表性的好人,制作成“好人榜”在宣传栏里展示。近百位平凡的“身边好人”由此走进人们的视野,用他们最平实的生活场景感动着每一个人。
84岁何永弟照顾儿子
人在哪里,宣传就跟到哪里。汉滨区还主动抢占舆论高地,分别以“孝老爱亲”“见义勇为”“助人为乐”为主题,抽调汉滨区融媒体中心精锐力量负责采写文字和拍摄视频,在主流媒体、户外大屏等平台循环宣传播放;选择最具代表性的80位好人事迹编印成册,向广大群众发放“汉滨楷模”丛书。与此同时,还通过座谈会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推进活动深入开展,吸引了大量群众参与,让更多的群众感受到了凡人善举的魅力。让凡人善举浸润城乡每个角落,让文明新风吹拂进群众的心坎。
罗素琴照顾瘫痪丈夫
此外,在传承形式上注重抓创作,以小品、歌舞、戏曲等形式,将孝义善举故事编排成文艺节目,以文化活动、理论宣讲、道德讲堂为载体,以群众听得懂、看得明、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承孝善新风。汉滨区还注重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乡贤能人”的作用,培育新型农民,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在全区持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
组织各级文明单位(文明校园)与387个村(社区)结对共建,持续深化“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个一建设。各镇街道先后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235个,对群众过事项目、酒席规模、烟酒标准、礼金数额进行了约定和管理,使群众人情负担大幅下降;开展道德评议510场,评出正面典型1500余个、反面典型20个、帮教转化20例。开展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震慑了违规引导、操办和参加“升学宴”“谢师宴”行为。
一个好人带出一群好人,一城好人带来满城春风。目前,完成了第五届汉滨区道德模范、汉滨好人正式候选人41人的初步评选,先后推荐安康好人、陕西好人、中国好人候选人12人。张学英、陈曦、李强、蒋鹏入选2023年第一期安康好人,洪纪桥入选第三季度陕西好人,周姿龙入选第四季度中国好人,推荐全国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1人、陕西省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1人、安康市新时代好少年候选人2名,发布2023年度新时代好少年及提名奖47名。在强大舆论导向、道德约束、激励机制下,争做“汉滨好人”已成为百万汉滨儿女的共同价值追求。
一个个先进典型,犹如一把把道德标尺刻入群众心中。在榜样模范典型的引领下,孝老爱亲、勤俭节约、公益行动、学雷锋志愿服务、文明旅游、文明健康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蓬勃开展,与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交相辉映,潜移默化地引导人们群众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
“通过评树榜样,引领群众奋发向上、崇德向善,形成了崇尚孝义善举、学习孝义善举、争做孝义善举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基层柔性治理、精细服务水平,促进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中共汉滨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冯荣平说。
(图片由汉滨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