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拥 通讯员 李可可 汪海玉
每年5月,瀛湖镇清泉村的枇杷果就会挂满枝头,四面八方的游客蜂拥而来采购。枇杷是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同时也是村民们的致富果。仅去年,清泉一个村枇杷销售额就达到了600万元。这仅仅是汉滨区瀛湖镇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瀛湖镇立足地缘优势,按照“南抓茶、北抓桑、枇杷鲜果抓中央”的产业布局,以“一湖一心三区六大经济板块”为抓手,围绕“一村一品、一季一花、一果一节、一步一景”的发展思路,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园区、景区、社区三位一体”协同联动,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通过抓大户,建小区,政策支持,技术指导,以农旅融合的模式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瀛湖镇党委书记王小龙说道。
农业园区:特色产业唱好山水歌
三月的瀛湖镇,春意盎然。
“这片的老百姓原来一直种植枇杷,老百姓对这个产业很认可。”郭家河村党支部书记郭邦琼说,“我们村根据瀛湖镇党委、政府产业部署以及独特的地理优势,已发展枇杷700余亩,带动150多户群众增收,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瀛湖镇就开始发动农民种植枇杷。经过数次改种换种,枇杷品质不断提高,目前,瀛湖镇种植枇杷7000余亩。该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枇杷产业作为促进群众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通过政府引导、配套服务和抓点示范,全镇的枇杷特色产业呈现出健康有序的发展势头,正逐步向品牌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格局迈进。
眼下,正值李子树春季管护的季节,走进天柱山村的蜂糖李产业园,园区务工人员正在对李子树进行拉枝、剪枝、施肥。这是安康市瀛天浩盛实业有限公司农业园区的一景,该农业园区也是瀛湖镇招商引资的第一家农业园区企业。
“我是延安人,1997年就到安康考察,2010年的时候,开始在瀛湖镇天柱山村投资农业,建园600亩种植核桃。”安康市瀛天浩盛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建龙说。
潘建龙在瀛湖镇的核桃产业园一度成为汉滨区最大的农业产业园,同时也是汉滨区唯一一家核桃深加工企业。2021年,潘建龙的农业园区开始尝试转型。通过考察,在四川自贡引进蜂糖李苗圃,目前已经全部种植,预计3年后可全部挂果,带动周边群众增收。
据悉,2021年,瀛湖镇共争取富硒特色产业奖补资金841万元,截至目前共完成2960.19亩撂荒地治理,粮食种植41400亩、油料作物种植18650亩、林下天麻种植600亩、新建茶园680亩、农户发展生猪养殖11000头、养牛3600头、养羊6500头、养蜂3000箱、香菇20万棒、稻渔种养300亩、桑园300亩、枇杷500亩、低产茶园改造2500亩、油茶6500余亩。着力做好现代农业园区抓点示范,高标准打造洞子沟、瀛天、瀛景园、清泉、越泽、丰硕、玉岚7个现代农业园区,全年新增2家绿色食品认证现代农业园区,3家SC认证园区,新培育富华、洞子沟、丰硕、晨曦4个现代农业备案园区,命名1个区级现代农业园区,新增家庭农场20个(市级1个、区级6个),新认定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
生态景区:康养民宿主打新乡愁
盛夏的瀛湖,踏上翠屏岛的玉清桥,满目的湖光山色裹着清凉的水汽扑面而来。潮湿的路边有着零星晚开的格桑花,整洁的居民小楼靠山依水,瀛湖两岸树上的杨梅琳琅满目,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瀛湖镇沿湖的很多村民都在家门口开起了民宿和农家乐,因价廉物美顾客盈门。“一个房间100元左右,家里的‘土菜’都是从菜园里现摘,客人来过一次后,还会推荐朋友来”。湖心村村民刘洋说道。
乡村振兴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瀛湖镇是AAA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区。该镇始终坚持以农兴旅,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园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商品变产品,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过去,桥兴村党支部书记唐汉邦是瀛湖镇地地道道的渔民,自从十年禁捕开始,他就在思考如何转型,靠水用水,靠山吃山,经过反复调研,他决定把资金向岸上转移,在山上建起了茶园和枇杷园,山村经济的发展不仅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还美化了环境,保护了瀛湖的生态。
渔业转产后,桥兴村按照高山茶、低山果、环湖民宿农家乐的发展规划,先后成立茶叶合作社3个,新建改造茶园850亩,新建农家乐民宿10余家,以唐家链子渔文化村为窗口,策划包装桥兴村唐家链子旅游商品,成为承接农副产品转移“二传手”,做大做强做优农旅融合项目,如今的桥兴村,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
王岩村村民郭国战在外创业有了实力,几年前回到家乡发展农业园区 ,目前正在湖边建民宿,打造康养休闲度假胜地,带动景区的老百姓踏上致富路。
近年来,汉滨区瀛湖镇依托自然资源禀赋,把目光盯到特色产业建设上,依托瀛湖管委会招商引资,按照“一核多极”思路,全力做好桥兴二、八组低空飞行项目建设外部环境保障、桥兴六组(唐家链子)山水画廊、瀛湖农旅产教研合教育基地、火星村“我在瀛湖有个家”康养项目的有效推进,大力发展高、中、低档民宿(农家乐),在爱心菜园、餐饮、导游培训等涉旅服务业上下功夫,同时开发旅游产品,营造优质的旅游环境,力争AAAA级风景区,每年吸引游客达到50万人次。
该镇围绕景区建园区,着力打造好“玉岚万亩茶旅新村”、环湖“万亩枇杷杨梅产业带”、“瀛湖生态旅游农家乐接待集群”三张绿色产业发展名片,全力推动产业转型提质增效。
乡村社区:创业就业营造新生活
农民“双职工”,农村“工厂兴”,楼上居住,楼下上班,休闲之时还可以去广场跳跳舞……这是瀛湖镇瀛湖社区新社区工厂加力乡村振兴的一幅幸福画卷。
走在瀛湖镇新社区工厂里,工人们正在忙碌着,一字排开的缝纫机正在哒哒作响,脚动机转、手拉布走,一件件半成品毛绒玩具,在生产线上加工而成……
瀛湖镇瀛湖社区党支部书记叶友爱说,随着老百姓住进社区,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还有效地解决了“三留守”等社会问题。
据悉,近年来,该镇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创办社区工厂,引导搬迁群众就地就近就业。瀛湖镇依托社区办工厂,办好工厂带就业,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针对企业最担心的用工难问题,瀛湖镇结合自身实际,召开党员群众会、村组院落会,动员在家群众进工厂务工。不仅如此,还狠抓技术培训,让有意愿务工的群众掌握符合社区工厂用工的基本技能,让他们上手就会,进厂就有收入。
采访中,在新社区工厂上班的邱云娣告诉记者,他从山上搬下来没有收入来源,买菜买粮食都要钱,出门打工孩子又没人带。就在这时瀛湖镇南溪社区工厂落地,邱云娣赶紧报了名。
邱云娣说:“在家门口上班,月收入4000元,以前都不敢想,虽然在这里上班没有外面挣得多,但是花销少,一年算下来,和外面也差不多,还能照顾小孩。”
邱云娣故事的背后,是瀛湖镇“从移居到安居、从安居到乐业”的生动实践。通过发展新社区工厂,让一大批农民和邱云娣一样转变为产业工人,真正实现了“楼上居住、楼下就业,一人进厂、全家致富”的目标。
如今,行走在瀛湖镇,园区变景区,景区有活力,一条条通村路纵横交错,一个个产业园蓬勃发展,农旅融合跑起了加速度。瀛湖镇牢记嘱托,坚守使命,创新探索,高位推进,争当产业发展的“排头兵”,产业建设走在汉滨区前列。在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瀛湖镇党委、政府交出的漂亮民生答卷,是瀛湖镇干部勤政为民、真抓实干换来的,是4万多名群众过上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面对新目标,瀛湖镇镇长寇小卫表示,建设湖光山色新瀛湖,打造农旅融合第一镇,要发挥好瀛湖好山好水好生态的优势,推动“三位一体”协同联动,奋力追赶超越,打造乡村振兴“瀛湖样板”,为汉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谱写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