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毛静
秋收季节,果实累累。在大竹园镇三垭村,一块块整齐的辣椒基地,像是变魔术般的出现在这个小山村,田间地头,男女老少都在忙碌地采摘、运送辣椒,他们的吆喝声、嬉笑声络绎不绝,虽是头顶烈日,但他们的脸上却流露着喜丰收的喜悦。
“这片以前都是荒地,长满了杂草,现在整理出来了,有50亩呢,都种上辣子了,现在收成好着呢,这是中期的红辣椒,我们有了收成,还以土地入股了,又参与采摘,挣得的务工收入就有4000多元了,而且离家也进很方便。”这是贫困户况前久手捧着鲜红的辣椒,一边比划一边激动的介绍到。
三垭村一个典型的小山村,土地面积3844.14亩,人口仅有749人,加之地理环境影响,与其在家种地,不如外出打工,所以导致青壮劳力严重流失,成了典型的“空心村”。如何破解发展问题,成了新一任“两委”班子的心头事。脱贫攻坚政策全面实施以来,村上得到了政府在很多政策上的支持,路修了起来,电通了起来,活动室建了起来,贫困户被“两不愁三保障”帮了起来。但这并没有让村“两委”班子暴涨等靠思想,看到不如做到,在看到其他兄弟村铺天盖地的产业发展浪潮,更加激发了产业的决心,誓要将“空心村”变“产业村”,靠产业培育贫困群众“造血”内生动能,靠产业带动稳定增收,靠稳定增收给予青年回乡发展的希望。
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着村干部。”说到底还是要村干部带头想办法、找路子,要勇于探索发展产业,只有自己带头先发展,才更有底气带领群众共同致富。2018年冬季,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考察、沟通、洽谈,以村党支部书记、人大代表况诗全牵头成立了汉滨区玉椒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面对毫无种植经验的境遇,况诗全敢想、敢闯、敢干、敢拼,与时间赛跑,一边组织外出学习技术、洽谈运营情况,一边大刀阔斧的整荒地一整就是300多亩。胆大心细,要脚踏实地,铺开摊子后,在区蔬菜中心各位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在镇产业办的政策带动下,况诗全积极探索学习,不断总结提炼种植经验,使合作社发展逐步走向了正规。
玉椒王合作社经过大半年的不懈努力,线椒收获颇丰,让农户们也感受到了零星的积累也可盆满钵盈。目前合作社共发展露地蔬菜515亩,其中种植辣椒300亩、南瓜200亩、芹菜15亩,综合年产值270余万元。蔬菜种植项目可带动贫困户41户91人,采用贫困户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园区务工方式每年为贫困户户均稳定增收至少5000元。
“亲眼目睹这么大一片辣椒由绿变红,看着这一车的辣椒,这是我们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火车跑的快要靠车头带,我们肯定会跟着况支书继续把辣椒产业做下去。”村民张远明一边给辣椒装车一边朴实的说道。
三垭村辣椒的丰收,标志着合作社的正在走向成熟。一年来,村“两委”班子坚持“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工作机制,以党支部为核心、以贫困人口脱贫为标准,突出建强党支部,做大合作社,带动贫困户三个重点,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不断树立产业规模化、品牌化,打好了产业扶贫的阵地战。运用“四式八法”产业扶贫模式的同时,更加注重融合式发展,在发展辣椒种植的基础上同时套种南瓜、芹菜等蔬菜,有效的把贫困群众镶嵌在了产业链上,让人民群众走上了致富路,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