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周传进)近年来,安康高新区坚持以产业需求为牵引,以价值创造为导向,将人才工作深度融入产业生态构建、科技创新策源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全链条、全过程。
打破“人才数量”模式,构建“价值导向”新逻辑。深度聚焦消费电子、新型材料、秦巴医药、交通装备、富硒食品、数据产业六大主导产业链及未来产业赛道,精心绘制“产业人才地图”,精准识别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断点”“堵点”和“增长点”,实现人才资源与产业需求的高度匹配、精准耦合。将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重心从“给补助”转向“给机会”“优环境”,着力构建“产学研用金、才政介美云”十联动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让人才的价值深度挖掘、有效应用并成功转化。设立2000万元人才创业基金、实施“以投代补”等,与高层次人才共担创业风险、共享发展收益,建立长期、稳定的价值共同体。
打通“人才+产业+资本”深度融合通道。建立完善“揭榜挂帅”产才融合机制,由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发布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和“卡脖子”问题清单,形成“需求榜”,面向高校院所及人才团队“发榜”。管委会不仅对“发榜”企业给予补贴,更对成功“揭榜”的团队给予重奖,同时引导产业基金跟进投资。截至目前,已成功引进“科学家+工程师”队伍19支、“首席科学家+产业链发展专家+技术专家+金融及投资专家+企业领军人才”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5个,发榜15个,成功揭榜15个,带动企业研发投入超2.58亿元。
“链主引才”精准蓄水。实施“链主企业人才蓄水池”计划,管委会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头部企业的引才主体作用,与区内22家链主企业签约,联合共建“产业人才基地”。积极支持企业联合高校开展订单式培养,截至目前,累计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70个,其中国家级16个、省级51个、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引进产业核心人才13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37人,消费电子、秦巴医药、人工智能等关键领域专家团队数量实现翻番,产业工程师、高技能人才增长11%以上,有效支撑六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新增发明专利授权41件,同比增长7.9%,由人才创办或核心参与的高新技术企业新增12家以上,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