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通讯员 纪昌国 陈乐蒙)白河县近年来以创新思维破题,探索“紧密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共同体”(简称“文共体”)建设,系统念好“五字诀”,着力破解资源配置不均、服务效能不高等难题,探索出一条贯通城乡文化血脉、撬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径。
把责任“扛”起来。白河县委、县政府高位谋划,成立“文共体”党委、行政两套领导班子,构建“1个县级总中心+11个镇级分中心+40个村级联合子中心”的三级组织架构,有机融合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系及县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体系,通过职责图上墙、责任链压实,让公共文化服务从零星供给变为常态保障。
让设施“用”起来。建立全县文化服务设施电子目录,全县227处文化服务设施实现了“一处备案、全域可查、动态监管”,极大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群众获取文化服务的便捷度。同时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置”改革,盘活存量设施,打造纬度美学书苑、初音童书馆、“蔓时光”书吧等38个特色新型文化空间。大力推行“一馆多用、一场多能”模式,蔓营村游客服务中心成功转型为集图书阅览、文艺排练、书画创作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读书看报、唱歌跳舞。
将人才“聚”起来。着力构建专职队伍、乡土能人、志愿力量、智库专家“四维一体”的人才队伍。挖掘乡土文艺人才1643名,精准选派29名文化特派员下沉镇村,带动113支文艺团队、132支志愿队伍活跃基层。双丰镇戏曲爱好者刘长凤返乡组建戏曲社团,排演本土题材剧目广受欢迎;文化特派员张舒依托“文共体需求直通车”,在卡子镇陈庄社区为广场舞协会定制培训方案,助力群众实现从“模仿”到“创作”的能力跃升。县图书馆延伸“文化配送”路线,将文化志愿服务延伸至偏远乡村、特殊教育学校等地,上半年流动服务惠及群众3.4万余人次。
把上下“统”起来。创新打造“需求收集—总中心派单—分中心执行—效果反馈”闭环服务机制,依托三级网络高效整合资源,精准提供涵盖11大类63项的“文化套餐”。上半年已举办各类文化活动342场,惠及群众30.1万人次,有效缩小城乡文化差距。
让文化“活”起来。该县激活文化基因,释放出强大的“文化+”乘数效应。绿松石、光皮木瓜等特产变身“一路飞钖 永以为好”时尚伴手礼;“白河歌风春燕茶”“白河石材”等品牌通过文化展销拓宽市场。“情系陕鄂 畅游汉江”游泳赛、“天宝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等品牌赛事成功将体育流量转化为消费增量。上半年,“秦楚边城 水色白河”文旅品牌魅力彰显,吸引游客145.2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12亿元。同时,《新民风建设三句半》《孝义七字歌》等自编自导节目,让政策宣讲“润物无声”,“诚孝俭勤和”新民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文化正成为驱动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