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吉勇
白河县坚持把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作为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进群众就医获得感的重要抓手,按照“县强、镇活、村优”的发展思路,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构建“县镇医共体、镇村一体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新体系,让群众享受优质的医疗服务。
聚焦组织架构统建,打通治理体系堵点。成立医共体建设工作专班,下设四个工作改革小组,明确各部门各单位工作职责,形成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推动、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医疗机构协同作战的高位推动体系和严密组织架构。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共体总院党委和行政班子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医共体建设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为有效推动工作落实,医共体总院下设行政后勤、人力资源、审计监督等6个管理部门,抽调医疗机构业务骨干充实到6个管理部门,实行挂牌办公推进医共体内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绩效、信息“统一”管理。
聚焦服务能力统提,消解医疗服务能力痛点。医共体总院建成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胸痛单元建设覆盖到所有基层卫生院;总院中医院区完成中医康复科升级改造,建设“两专科一中心”,与江苏省溧阳市中医医院成立“线上名中医工作室”;总院妇幼院区获批全县唯一残疾儿童康复基地。精准制定2025年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帮扶方案,实现中级以上职称医师下沉镇分院全覆盖。通过开展驻点帮扶、坐诊带教、技术援助等方式,将优势医疗资源向镇分院延伸,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深化镇村一体化管理,实行人员配置、任务分配、业务考核、财务管理、制度制定、药品采购的“统一”管理。为所有在岗村医购买养老保险,有针对性地开展村医能力培训,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筑牢基层网底。
聚焦内部运行统管,补齐健康服务难点。医共体成立医疗、护理、中医等15个业务管理质控中心,统一县镇医疗机构的管理制度、服务流程、标识标牌等,在制度设计上实现同质化。建立县域医疗协作网,总院远程会诊、心电、影像服务中心24小时运行,实现“检查在基层、诊断在县级、服务送到家”,推动信息共享,在信息技术上实现同质化。医共体总院积极探索“互联网+护理”上门服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开展体重管理年活动,县级医院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同时,注重专科建设,由总院牵头,实施县域“眼健康”行动,突出专科特色。
聚焦就医感受,破解看病就医断点。实施惠民十条措施,全面落实“一号管三天”和便民服务门诊,改善就医感受,提升就医获得感。建立慢病一体化管理体系,将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融入医共体,向医共体派驻疾控监督员,组建公共卫生服务指导团队,公卫管理中心统筹开展慢病管理、公共卫生、健康体检等工作,持续巩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大力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分别有58项、54项检验结果省内互认,44项医学影像(放射)检查结果市级互认,基层7家医疗机构14项临床检验项目县域内实行互认,减轻群众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