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黄菲
断料、开料、劈篾、编篾……没有图样,也没有设计稿,一根根碧绿的竹子在李永龙手里完成了蜕变,竹条上下翻飞间,竹篮、豆腐筐、糠筛等精巧的竹编制品便脱手而成。
仲夏时分,顶着骄阳,家住白河县仓上镇农庄村的李永龙正在认真仔细地比对着未做好的竹篮,慢悠悠地削着竹篾,不一会儿,提篮的把手就被严丝合缝地编了进去。“做这个竹篮,大概需要2天时间。完全是纯手工,不加黏胶。由于非常结实耐用,周边的邻居都很喜欢在我这里订购竹制品。”谈及篾编手艺,李永龙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
篾编是一门细致活,年少时,他便对篾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过拜师学艺和反复摸索,逐步掌握了篾编的工艺要领,怎么破篾、怎么定型,这些近乎固定的作业标准与流程,他早已烂熟于心。如今,李永龙从事篾编行业已有50多年,娴熟的技艺使他成为了十里八村有名的老手艺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传统生产工艺和生活方式也发生改变,篾匠手工业和竹编工艺用品逐渐退出农村舞台。但李永龙仍坚守着传承老手艺的初心,农闲时就在家继续练习篾工手艺,创新不同的花样,编出各具特色的成品,有时他会带着成品到集镇上卖,有时顾客也会上门来订购。
今年3月8日,白河县第五届旅游文化节暨仓上首届文化旅游季开幕,仓上镇趁此机会,挖掘地方文化产业,举办了一场场文化赛事。李永龙也赶上这趟文旅融合的“顺风车”,参加了乡土才艺大比拼活动,凭借自己出彩的手艺、样式繁多的篾编产品拿到了第一名。
活动当天,他编制的爪篱、盅子篓被一抢而空,深受游客们的欢迎。没买到的游客也纷纷加了他的微信,下了订单。正是这场活动,让他看到了传统篾编工艺仍然广受大家喜欢,也让他对手中的技艺生出更多的热爱和自豪。同时,他希望其他老手艺人也能继续保持对传统手艺的执著与热爱,通过参加文旅融合活动,带动传统手工艺术的传承和发展。而他也将继续发扬篾编手艺,更好地服务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