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汪银春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却在三尺讲台书写了27年的坚守;没有挥斥方遒的壮举,却用爱心育得满园桃李芬芳;没有至高无上的荣誉,却用行动诠释出爱岗敬业的真谛。
她就是白河县城关初中教师吴晓。27载执教生涯,担任24年班主任,她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牢记“为了孩子的一切,一切为了孩子”的使命责任,她务实干练的性情浸透着对教育事业矢志不渝的深情。荣誉往往眷顾着勤劳踏实的人,吴晓先后荣获安康市“我身边的好老师”,白河县先进教育工作者、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学生最爱戴的老师等光荣称号,成为一名让领导放心、让家长放心、让学生安心的好老师。
勤勉敬业始为乐,俯首甘为孺子牛
27年来,吴晓坚持出满勤,干满点,经常带病上班,从没误过学生一节课、一分钟。2002年9月,吴晓67岁的母亲出车祸,在十堰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昏迷一个多月,住院三个多月,她请人照顾母亲,周末下去看望,从没请过一天假。2012年冬天,吴晓颈椎病犯了,发晕、呕吐,又加上重感冒,连续吊针七天,都是白天上完课,晚上去医院打针。2014 年10月,吴晓感冒发烧咳嗽,正赶上学校开运动会,她就利用中午放学那会儿去医院打针,由于中午时间段,液体没有输完,她不好意思直接去运动场,担心别人看见会笑话,还悄悄的用东西把药瓶挡着,绕道从后面过去,在运动场把液体输完,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
同事们都称吴晓“吴铁人”,“铁人”的背后浸透着奉献和付出。吴晓头部有一个长达七年的肉瘤,直径达四厘米,丈夫多次让她去做手术,她都怕影响工作,耽误学生,影响教学,暑假气温过高不利于做手术,直到2014年寒假阴历腊月20,才切除了这个肉瘤。春节期间,吴晓脑袋上还戴着纱布回老家过年,丈夫带着换药的东西在老家换药。
因为长期担任两个班数学教学,班容量大,工作量大,每天批改各类作业260本以上,吴晓颈椎和腰椎严重突出和变形,经常腰疼、头晕目眩、呕吐,药物治疗没有什么效果,经常靠锻炼缓解症状,排解压力,保证第二天有充沛的精力上班。由于用嗓过度,声带长了许多息肉和小结,严重影响发音和说话,喝药无济于事,2008年,在十堰太和医院检查时,医生就要求做手术,并且要求手术后尽量少说话,如果多说话,还会再长,从那以后吴晓就每天带着扩音器上课。
吴晓常说:“身教大于言教。”她代数学,没有早自习,按说早上可以去晚些,但是,她每天一定是在学生上早自习之前进班,检查卫生、检查人数、纪律、检查作业完成情况等,对没有来的学生给家长打电话联系,弄清情况。每次放学,总要再进班看看,学生是否都离校,检查有没有异常情况,总是最后一个离校。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于心里装着学生,有爱生如子的情怀,把工作当成事业。
2018年,在学校组织的职工体检中,吴晓被检查出甲状腺恶性肿瘤,而且多个结结,经过检查会诊,最后确定需手术。甲状腺被全切手术后,由于肿瘤恶性,需要进行典131放疗,她不得不请假两个月。“这届学生我代了两年,教学上已经习惯了我的方法,现在正上初三,怎么办?”吴晓非常着急,多次和医生商量,想去上班,医生坚决制止。请假期间,她经常做梦都在给学生上课、改作业。假满返校后,吴晓继续担任这两个大班数学教学工作,为了不影响教学,她都是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时间去复查。
洒向学生都是爱 ,一枝一叶总关情
连续担任24年班主任,吴晓是城关初中教师当中班主任时间最长的,各种各样的班级,各种各样的学生都代过。每次接班后,她首先找全班学生逐个谈心,然后召开任课教师会,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力争让发展潜力大的成才,发展潜力小的成人。与学生“同食一锅饭,共用一盏灯”,即使再累再苦,也不耽误学生一堂课,这份敬业精神感染着每一批学生。
从最开始没有班主任津贴,到几块钱,到十几元,再到几十元,最后到每个月一百多元。吴晓从来没有因为班主任津贴高低问题动摇过当班主任的信念。她常说:“班主任是最小的主任,但他关系到一个班孩子的发展和未来,甚至掌控着一个班孩子的命运和前途。责任之大,付出就自然多。但我觉得累并快乐着,付出并收获着。”
一些学生因家庭贫困,中途辍学,家访工作就成了她的家常便饭。一次在中厂乡马安村家访时,由于路途遥远,不通公路,又是冬天,返回时天已黑,她就打着火把下山,路滑还摔了几跤。
“爱生如子,跟班到位, 管理耐心、细致严格, 管理班务经验丰富,工作有热情。”在是大家对吴晓的评价。在吴晓心中,学生的事就是自己的“家务事”,件件牵动他的心。历届学生对吴晓总有一种源自心底的敬畏,如他们所说:“吴老师对我们饱含关爱,如慈母一般。在她面前不敢犯错误,更不能犯错误。”学生师翔,父母离异,母亲在浙江打工,父亲没有职业,对儿子不管不问。师翔跟着 80多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沉迷电脑,经常不完成作业,上学早退。多次家访、多次谈心依旧解决不了问题。吴晓只能想出一个办法,让师翔周一把电脑显示屏拿到学校,代为保管,周五下午放学还给他。
因为没人管,师翔生活没有规律,晚上不能按时睡觉,经常迟到,甚至让他迟到了扫地等方法都不行。吴晓就坚持每天早上6:30准时打电话叫他上学。在浓浓师爱的感化下,师翔主动对吴晓说:“不用给他打电话了,他不迟到了”。自此,师翔也从未迟到过。由于生活没有规律,饮食存在问题,导致师翔经常生病。耽误了课程吴晓就单独补习。由于这个孩子经常犯肠炎病,师翔担心影响中考,吴晓让丈夫给他开了肠炎证明,交到一中考务办备用,最后告诉师翔,考试的时候如果肚子不舒服,上厕所没有关系,不会影响考试。在2016年中考中,师翔以428.6分的成绩考进白河一中重点班。
2012年,吴晓女儿上高三,而她担任初三两个班数学教学和九(6)班班务工作,那时,每天晚上还有两节晚自习,为了不给学校领导找麻烦,让家长放心,对学生负责,她让女儿每天买饭吃,一心抓教学和管理学生。
吹金黄沙始见金。2016年中考中,吴晓所带班级考进白河一中65人,其中,实验班12人,重点班42人。她所代的班在学校每学期的班级评比中都是年级第一名,每学期被评为学校“模范班集体”,并在“国学经典诵读”、艺术节、体操、大合唱、田径运动会等各项活动中都获得第一名,部分学生也在省、市绘画、书法、作文、演讲等比赛获中获奖。她所写的论文在多种刊物发表并获奖。
弘扬优良好家风,铸就师德标杆
吴晓来自湖北郧西泥沟乡的贫困单亲家庭。娘家姊妹五人,她排行老小,三个姐姐,一个哥哥。在她的印象中,没有父亲的影子,更不知道父亲长啥样,是母亲一人把他们姊妹几个拉扯大。
人常说,穷人孩子早当家。从吴晓懂事起,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孝顺母亲,让母亲过上好日子。小时候,母亲生病吴晓陪在床前,嘘寒问暖,悉心照料。后来上师范了,吴晓每个月只有25元的生活费,她几乎不吃荤菜, 每个月都要省点钱,等周末回去看母亲时,买点吃的,买点稀奇的东西,每学期放假时,一定给母亲买点布,做件衣服。
调到白河工作后,吴晓就将母亲接来。可平日里忙于工作,母亲觉得一人在家寂寞,坚持要在老家居住。每隔两周,她就买好菜和粮食送回去,并做上一桌菜,一家人吃个团圆饭。只要一放假,又准时把母亲接来,待开学送回老家。 2017年冬,雨雪绵延,由于长时间低温,老人突发心脏病,心跳经常达180次,且伴有呕吐,身体水肿。长达半年的住院中,吴晓每个周末带着母亲喜欢吃的水果、菜过去,做点好吃的,也给妈妈洗头、洗澡、剪指甲、洗衣服。如今,已83岁高龄的老母亲依旧身体康健。
吴晓不仅孝顺母亲,更孝顺公婆。在婆家,丈夫弟兄四人,她是最大的儿媳妇。她代表妯娌四个在老的面前表态:“虽然你们没有女儿,我们一定要像你有女儿一样的幸福,我们妯娌四个就是你的女儿”。节假日和周末,经常买些菜、粮油、水果等回去看望老的。换季的时候都要给老的买些衣服、鞋等,每年过生日,无论再忙或什么天气,都要带上礼物和蛋糕回去。2017年冬天,路面结冰,赶上老的过生日,车开上山了下不来,最后用扫把扫了几里路的雪,才把车开下来。在侄儿、侄女们面前,学习方面吴晓也尽量帮助、辅导。大侄子因为顽皮,不好好学习,父母忙顾不上管他,最后吴晓把他带在身边,整整三年,直到考上高中。
回眸从教生涯,那是辛劳的27年,是奋斗的27年,更是辉煌的27年。当吴晓看到自己所带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高等院校,成长为社会各领域的杰出人才时,她心甘如怡。“老牛自知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当提及心愿,吴晓说:”我还要多当几届班主任,为自己钟爱的教育事业再多做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