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岭村位于“中国最北的苗乡”——汉中市镇巴县青水镇。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全村292户919人,其中贫困户就有87户252人。
贫困户朱芳秀今年78岁,8年前儿子外出打工一去不回,女儿也远嫁,她独自一人住在村里,房屋危旧,靠着种两亩地、吃低保维持生计,她的帮扶人是汉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周晓平。了解到朱芳秀老人的情况后,周晓平多次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来到老人家中,去年将老人的房屋进行了维修加固。针对老人一人独处的情况,周晓平和工作队队员经常看望她,不但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还嘘寒问暖给予她心灵上的慰藉。
2017年12月19日,朱芳秀在家不慎摔伤。得知情况后,周晓平从汉中驱车3个多小时,赶到镇巴县看望老人,并协调医院精心治疗。老人出院时,工作队队员跑前跑后,帮着办理医保、合疗报销。随后,周晓平和队员们专门为朱芳秀老人家里安装了护栏扶手。每次周晓平和工作队的同志来到家里,老人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说自己家里最近猪又肥了一点,女儿给她打了电话……
这只是汉中中院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2014年,该院扶贫工作队进驻朱家岭村,为村里修建了一座便民桥,协调改造了农村电网和通讯设施,并多次邀请农业、养殖业专家对村民进行了农业技能培训。同时,结合当地苗族文化特点和自然景观,汉中中院扶持村里成立了旅游文化公司,充分挖掘苗舞、苗绣等民族文化元素,大力推进苗族特色村寨,朱家岭村焕发了新的活力。驻村扶贫工作队被汉中市委、市政府评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周晓平被评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朱家岭村支部书记张德茂高兴地述说着这4年来村里的点点滴滴:“自从来了扶贫工作组,为村里修路建桥、送化肥送粮油、请专家教技术、改造电网、建设通讯设施、组织医生给村民体检……从根子上解决了村里的难题。”贫困户甘再喜的儿子今年上高三,学习成绩优异,驻村第一书记联系了一名爱心人士,每月给其提供300元生活资助,直到孩子大学毕业。村里的每个贫困户都与自己的帮扶人成了一家人,工作队队员们不但帮扶了贫困户,也让其他村民得到了实惠、享受了便利。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朱家岭村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汤涛说:“我是汉中中院派驻这里的第四任第一书记,帮助村里贫困户脱贫,是我们每一任第一书记的心愿,也是中院领导最关注的内容之一。三年来,驻村工作队通过帮扶单位协调资金,共引入社会资金30余万元,用于鼓励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业;为村里送化肥30余吨,鼓励发展中药材种植;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帮扶,为部分贫困户赠送黑毛猪喂养;为村里贫困户赠送米、面、油、服装、助听器等物品,帮助特困贫困户修建新居,使得朱家岭村的贫困户实现了增收。如今,看到村里蓬勃发展,我们的心里充满了喜悦。”
记者刘嘉张大鹏通讯员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