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网讯(记者 敬泽昊)“西汉11座帝陵播完了,但帝陵的故事不会画上句号。”动画纪录片《帝陵》的拍摄方、陕西新华出版传媒集团数字出版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培山在12月17日召开的《帝陵》研讨会上透露,18座唐代帝陵的拍摄制作目前已经提上了日程。
11月24日至12月5日,这部纪录片在央视播出,取得了收视率排名全国上星节目同时段第14位的好成绩。这部被观众誉为“央视近年来最好的历史纪录片”,能战胜同期播出的不少影视娱乐节目,在王培山看来实属不易。
一边拍摄一边研发 成果申请专利
“帝王陵题材的纪录片有很多,但用动画片的形式拍,这部是首创。”陕西省电影协会副会长张阿利表示,在他看来,这种创始给长期重视内容而轻视技术的陕西纪录片事业,探索出了一条文化与科技融合的道路。
包括张阿利在内,与会专家都认为全篇动画是这部纪录片最让人耳目一新的地方。但如果不是王培山介绍,专家们或许都不清楚,制作这些动画耗费了拍摄方大量的心血和真金白银。
为了能用动画的形式,逼真还原出千年前的场景,制作团队耗时一年,研发出了一项名为“数字多空间要素定点跟踪融合匹配“的技术。通过这一技术,泥塑动画、壁画动画、地图动画和3D动画被融合在了一起,再结合实景拍摄,从而制作出了这部前所未有的动画记录片。
4年投入1200万,对于一家年轻的公司而言,这更像是赌博。当拍摄还在进行的时候,王培山便给研发出的新技术申请了专利。一流的公司卖技术和标准,二流的公司卖产品,在张阿利眼中,《帝陵》除了收获口碑之外,还给未来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