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问
是否意味着“全网实名制”到来?
根据“账号十条”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互联网信息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一些网友担心,这是否意味着“全网实名制”的到来?
对此,徐丰表示:“此次规定是针对前台账号名称的乱象进行治理,关于后台的真实身份信息管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相关决定已有明确规定。政府的政策依然是‘后台实名,前台自愿’。”
徐丰强调,“账号十条”作为部门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是在充分尊重用户选择的同时,对账号昵称、头像、简介的乱象进行管理。
2012年12月通过发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明确指出网络服务提供者为用户办理网站接入服务,办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等入网手续,或者为用户提供信息发布服务,应当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要求用户提供真实身份信息。
■ 个案
作家两度被冒名开微信公号
作家徐坤最近有点烦。
在过去的半年内,有两个微信公众号冒用她的名字和身份对外发布信息。
去年夏末,一个从国外回来的朋友对徐坤说,我关注你的微信公号了,可是我给你留言,你怎么不回复我呢?
这是徐坤第一次知道有个“作家徐坤”公众账号的存在。打开这个账号后,徐坤自己也惊了:公号的头像正是自己的微信头像,名称和备注赫然写着“作家徐坤”。
徐坤当即在微信后台进行投诉,但是迟迟没有得到回复。随之,徐坤给山寨的“作家徐坤”留言,指出冒用的事实,没想到却被拉黑。“我想着就不搭理他了,也没时间较真。”
原以为一场小插曲就此告一段落,没想到去年年底又出现另一个“作家徐坤”。除了头像和名称与第一个“作家徐坤”如出一辙之外,第二个徐坤在备注上还写了“人民文学副主编”。而这正是徐坤的真实职位。
不同于第一个“作家徐坤”经常以转发心灵鸡汤文章为主,第二个“作家徐坤”要更加“勤奋”一些,经常发布原创文章。
徐坤说,这是一种混淆视听的做法,一些微信公号借此积攒人气,但是最终是指向个人的目的。“换一句话说,这种行为在道德上是失信的。”
观 点
这个管理规定是网络信息服务业者和网民在网络空间权利和责任的进一步细化。能否建立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来保证执行力,将决定此规定的成败,当然这种执行力也是公众树立对网络空间长久信心的保障。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李欲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