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获悉,北京时间11月1日深夜23时5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7颗全球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孙自法 张文科/文 梁珂岩 摄
这颗卫星除提供基本导航服务(RNSS)外,还将提供短报文服务(RDSS)、星基增强服务(SBAS)。其中,短报文服务在全面兼容北斗二号短报文服务基础上,容量提升10倍,用户机发射功率降低10倍,能力大幅提升。星基增强服务按照国际民航标准,提供更高精度、更高完好性的导航服务。 孙自法 张文科/文 梁珂岩 摄
此次成功发射的北斗导航卫星和配套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这是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90次航天飞行。 孙自法 张文科/文 梁珂岩 摄
后续,该卫星在预定轨道将进行测试与试验评估,并与此前发射的16颗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适时提供服务。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前,北斗系统还将发射两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 孙自法 张文科/文 梁珂岩 摄
11月1日深夜23时5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7颗全球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图为卫星发射前,星箭组合体蓄势待发。中新社发 史啸 摄
11月1日深夜23时5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7颗全球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图为卫星发射前,火箭在发射场进行吊装(资料图片)。中新社发 史啸 摄
11月1日深夜23时5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7颗全球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图为卫星发射前,火箭在发射场进行吊装(资料图片)。中新社发 史啸 摄
11月1日深夜23时5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7颗全球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图为卫星发射前,火箭在发射场进行吊装(资料图片)。中新社发 史啸 摄
11月1日深夜23时5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1颗北斗导航卫星。这颗卫星属于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是中国北斗三号系统第17颗全球组网卫星,也是北斗三号系统首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图为卫星发射前,星箭组合体蓄势待发。 中新社发 史啸 摄
北京时间11月1日23时57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遥四十一运载火箭,采用“一箭一星、间接入轨”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工程高轨首发星GEO-1卫星,远望3号船在太平洋预定海域圆满完成海上测控任务。图为远望3号船在大洋深处劈波斩浪。 高超、何露东杰/文 亓创 摄
火箭升空飞行20多分钟后,远望3号船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大洋深处及时发现并成功捕获目标,船载USB统一测控系统迅速接收到火箭遥测参数,并及时处理传送至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为中心判断火箭飞行状态提供重要依据;两套船载航天测控设备同时对火箭及卫星开展测量工作,并及时、准确计算向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提交了高精度数据,整个海上测控过程持续近10分钟,为火箭三级二次关机、星箭分离等一系列关键动作提供了有力测控支撑。图为深夜,远望3号船精准测控。 高超、何露东杰/文 亓创 摄
针对该型卫星首次发射、单船测控无陆上搭接站、海上机动距离远、任务准备交叉重叠等复杂情况,远望3号船精心组织任务文书完善、技术交流对话、软硬件测试、联调联试等工作,并专门组织任务特难点和异同点分析,识别梳理近10类20余项风险隐患,确保了设备软硬件技术状态得到充分测试验证。远望3号船还提前拟定备用航线,制定了完备的海上测控预案,必要时可提供应急测控支持。图为岗位人员紧盯设备状态。 高超、何露东杰/文 何露东杰 摄
远望3号船副船长王小兵介绍说:“任务前,我们做了大量软硬件技术状态验证、信号特征分析等工作,任务中,还特别关注目标信号变化趋势以及各类重要事件,及时准确下达了调度指挥口令,确保了指挥流畅、上下协同、任务圆满。”图为测控系统岗位人员严阵以待。 高超、何露东杰/文 何露东杰 摄
据了解,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重大专项北斗三号工程设计的星座配置为3GEO+3IGSO+24MEO,由30颗卫星组成,至2020年底组成北斗导航卫星基本系统。此次发射的GEO-1卫星是北斗三号工程地球同步静止轨道首发星,由航科集团五院研制,卫星采用DFH-3B平台,设计寿命为12年。完成此次任务后,远望3号船将奔赴下一海域,紧锣密鼓准备其他型号卫星海上测控任务。图为(无水印)05岗位人员确保通信畅通。高超、何露东杰/文 何露东杰 摄
轮机系统确保船舶动力强劲。 何露东杰 摄
测控系统组织施放信标球,验证设备状态。 亓创 摄
岗位人员仔细排查设备风险隐患。 亓创 摄
船舶驾驶人员观察掺望,向下一海域出发。 何露东杰 摄
航行中的远望3号船。 亓创 摄
远望3号船高耸的雷达天线。 亓创 摄
远望3号船高耸的雷达天线2。 亓创 摄
远望3号船开展测控模拟演练。 亓创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