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记者 张乔)汉阴县涧池镇南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是汉阴县20个安置社区之一,安置了10个镇691户易地搬迁群众,同时也承载了该镇绝大部分易地搬迁任务。近年来,涧池镇积极践行“138”体系和“三个一”产业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实践之路。
为有效解决南郡社区后续管理问题,该镇及时组建南郡社区党支部,选派工作作风扎实的党支部书记,实行网格化管理,从搬迁群众中推选楼长,通过定期组织学习、提升服务意识,形成了社区党支部为统领、社区自治为支撑的管理体系。
为提升搬迁群众生活质量,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该镇从关注搬迁群众日常生活入手,依托社区“八大中心”建设,积极解决搬迁群众生活需求。“在这生活真的是方便多了,楼下就是超市,不像以前在农村,最近的商店也有几公里。去年社区还成立了锣鼓队、秧歌队、舞蹈队,经常搞活动,挺热闹的。最值得称赞的还是社区矛盾调解中心,要是遇到什么邻里纠纷和家庭矛盾,都有人上门进行调解。”搬迁户龚洵政说。据了解,为充分践行对老弱群体的关怀,南郡社区积极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组织志愿者开展为老年人免费义诊、义务理发等活动。为解决社区留守儿童学习无人照料的问题,南郡社区党支部还邀请中学老师集中对留守儿童进行课外辅导。
“我今年65岁了,儿子在外地务工,有两个孙子还在上小学,平时放学后基本都在社区儿童照料中心学习,还有老师帮忙辅导,我基本不用为他们的学习操心。”从外撒迁到南郡社区的贫困户龙伯香说,“我在藤编社区工作,藤编技术简单易学,政府为我们组织了好几次培训,很快就上手了,一个月能拿到一千多块钱,补贴家用完全是够了。”在搬迁之初,她一直担心搬迁后的生活没有着落,但当看到政府的一系列后续帮扶措施后,她顿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实行易地搬迁后,我感觉生活最大的改变是不用再出打工了,就在社区产业园工作,出小区大门走两步就到了工作地点,我们两口子在那每个月工资总共有五千多元,维持家庭生活是完全足够了,最主要的是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从漩涡镇搬到南郡社区的贫困户陈兴松说,搬迁前他还住在大山什么处,交通不便,房屋也是危房,为了维持家庭生活,他不得不每年都外出打工,只能在春节期间回家一次。
为了使搬迁群众移得出、稳得住、住得下去,该镇在解决搬迁群众务工问题上积极寻求突破口。立足本地传统的藤编手工艺,围绕社区建园区相关规划,推进手工编织产业园区建设,全力培育藤编产业做大做强,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增收。多次组织贫困群众开展藤编技能培训,深入推行“藤编社区工厂+家庭车间”的发展模式,已开展三期贫困群众藤编技能培训11余人,解决半劳动力、弱劳动力在家就业增收,实现在家月增收800元的目标。
涧池镇藤编产业园是汉阴县县委县政府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后续稳定发展确定的重点项目,按照“一个不少,一个不闲”的原则,立足发挥涧池镇深厚的藤编手工业优势,围绕社区建园区,积极推进手工编织产业园区建设,全力培育藤编产业做大做强,促进群众就近就地务工增收。藤编产业园紧邻南郡社区,规划总面积103亩,其中一期占地32亩,共新建1500㎡展厅一个,500㎡办公楼1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