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刚过,暖风细雨过滤着春日的暖意,在紫阳县高滩镇龙湾村的烤烟育苗大棚里,一个刚30岁出头的小伙子正挥汗抡锄,打理他的烤烟育苗基地,黝黑的脸庞透出点点青涩,瘦削的身材折射着打拼的光辉。他就是安康学院毕业的大学生,紫阳县大学生就业创业典型、紫阳县耀全烟叶专业种植合作社实际“掌门人”贾旭。
紫阳县耀全烟叶专业种植合作社,一个坐落在海拔约600米山坳里的省级示范点,响亮的名头与眼前的泥土粪堆给人以视觉冲击,这恰似贾旭的经历。十年寒窗苦读,本已跳出“农门”的他,几经辗转,最终作出一个让乡邻出乎意料的决定,回到农村创办合作社。
2006年,贾旭从安康学院小学教育专业毕业。是进城,还是回乡?面对就业的严峻形势,对于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毕业生,到底该做出怎样的选择?让他踌躇了一阵子。大城市的诱惑和无限商机吸引了这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他毅然决定南下闯荡,在深圳找到了他踏进社会的第一份工作,被应聘到一家文化教育集团从事人事管理。“那时,每月五六千元的工资让我感到比较满足,虽然收入还说得过去,但心里还是觉得不踏实,尽管自己努力工作,但那事业不是自己的。”贾旭感叹道。
在一次与同学的电话交谈中,得知不少同窗好友走上了教师工作岗位,贾旭的思想如潮水般渐渐动摇,在外出打拼两年后,他毅然选择了辞职,带着游子的梦想匆匆返程,回到幼年时的母校,做起了一名代理教师。“虽然条件差,工资低,但更加接近了儿时的梦想,用自己的辛劳反哺着生我养我的地方。”贾旭说,这期间,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不断嗅出了秦巴山里的商机。
“只要有好思路,好想法,就会有好的政策扶持你。”2011年,当地政府号召大力发展烤烟产业,贾旭在经过了简单的市场调查后,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万事开头难,对于初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发展种植业遇到的困难就可想而知。“刚开始那会儿,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短缺和人手紧张。”为了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贾旭利用当村干部的父亲积累人脉,筹集资金,并以父亲的名字注册了紫阳县耀全烟叶专业种植合作社。在政府的支持下,经过多方的努力,建起10个密集烤烟房、4个育苗大棚,通过土地流转,初次租赁了170亩土地,同时吸纳了7名社员入股,初次投入103万元的烤烟基地硬件设施很快完工,合作社的雏形就这样形成了。为了方便运送烟叶、肥料等物资,还投资新修了近3公里田间公路。因为规划合理,起点高,当年就被命名为市级示范点。
为了方便管理,所租赁的土地都比较集中,有撂荒的水田,也有荒山,初次整地就花费了很大功夫。虽然在农村出生,但真正下地干农活,贾旭还是第一次。不但自已要干,还要带领二三十名工人,每天起早贪黑的日子着实让他开始消受不起,但也让他乐在其中。
“选择创业,就要做好吃苦的准备,但我从来没想过能落到如此困难的地步。”贾旭讲述着那段心酸的记忆,烤烟种植的季节性很强,2011年夏天,自家近200亩的烟苗长势喜人,随之又面临极大的困难——资金紧张。“由于当初打工攒下的钱和父母的所有积蓄,以及创业贷款、政府扶持资金全部用于前期投入。眼下需要大量肥料、繁琐的田间管理,接着采收搬运、装烟烘烤,包括备烤燃料都要支付现金,日常开支平均在几千元。当时所有的乡邻亲友能借的都借过了,甚至连跑面包车的叔叔每天一二百元的零钱都借来支付了工人工资,更不用说生活开支,吃的大米全是在附近商店赊来的,沉重的压力几乎压得喘不过气来。”贾旭对那段日子似乎还在感到后怕。当初创业时的激情在慢慢地消退,甚至有过想逃离现实的想法,好在这一切都有家人的鼎力支持和默默相守。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农民翘首企盼的秋收季节到来了,这也正是贾旭的收获时节。在一个晴朗的日子,他跟着一车烤烟下山了,送到收购点,当天就卖了近十万元,带着这份沉甸甸的回报,贾旭长长地松了口气。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整个合作社的成品烟叶陆续出售了,总收入超过50万元,由于资金回笼快,一下子还清了除创业贷款之外的所有欠款。仔细盘算,还净赚了十来万……贾旭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第一桶金”,这让他更坚定了对未来创业发展的信心。经验不断积累,规模逐步扩大,收入逐年增加,到2013年合作社产值超过了70万元,同年被命名为省级示范点。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创业要有勇气,发展需要机遇,在贾旭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一路走来。他在全力打理烤烟合作社的同时,也通过各种渠道虚心学习,查阅资料、上网搜集,加之反复实践,在烤烟生产管理上也有了一定功底,成了小有名气的烤烟把式,2012年被县烟草局聘为技术指导员。
谈到今后打算时,贾旭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烤烟就是我的事业,也有信心做得更好,目前合作社的运转已经步入正轨化,下一步就是怎样扩大规模,一是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大土地流转,增加种植面积,争取在2015年达到500亩以上;二是发展更多的社员入股;三是让附近的群众留下来,在合作社打工赚钱,带动他们共同发展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