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陆青波
他是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用脚力丈量责任,用眼力明辨是非,用脑力架起“桥梁”,用笔力记录变迁。他也是一名热爱农村、关注农村的有志青年,经过选拔有幸成为汉滨区第一批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
他坚信,“只有进行了激情奋斗的青春,只有进行了顽强拼搏的青春,只有为人民做出了奉献的青春,才会留下充实、温暖、持久、无悔的青春回忆”。
他就是安康日报社记者、驻村工作队员魏涛。
从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收获
从2014年公开招考进安康日报社,除了办公室轮岗3个月,多年来,魏涛始终坚守采访一线,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其深入基层一线采写的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作品,先后受到省体育新闻工作者协会、安康市委宣传部、安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康市总工会等表彰,被陕西日报社评为2021年度优秀通讯员。
“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瞭望者。”魏涛说,在全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要成为“瞭望者”,必须努力学习跟上步伐。除了深入基层练“四力”,他还坚持每天阅读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陕西日报等通过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
去年6月至8月,魏涛被单位推荐到陕西日报社交流学习。学习期间,他从陕西日报的编辑记者身上学到很多知识,如消息、通讯写作要站位全省、全国、全球去发掘新闻价值;照片拍摄要低角度、有瞬间、有前景、有表情、精图说;视频要紧扣主题,画面、收音要清晰,构图优美,剪辑流畅……其间,他从安康日报微信公众号发现线索,采写消息《我省新增1家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在陕西日报1版刊发后,回安康深度挖掘,用一周时间采写出《恒口蝶变记——安康市恒口示范区(试验区)一跃成为“国家队”》深度稿件,在陕西日报14版整版刊发。这篇稿件荣获2021年度“宣传安康”好新闻二等奖。
在陕西日报社,魏涛还学会了短视频拍摄、剪辑制作,并把所学技能运用到实际采访工作中。西康高铁开工活动现场拍摄的新闻素材,他克服困难第一时间从西安传回安康,在安康新闻网、安康日报视频号推出后反响很好。安康日报视频号《西康高铁开工》阅读量达55.8万。而此前,他在视频拍摄、剪辑方面,起点还是零。
讲好安康故事,传播安康好声音
全运会是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运动会。能成为十四运会新闻服务官方团队成员,魏涛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一方面,受疫情影响,能到比赛现场的记者名额有限,安康日报社只有两个名额;另一方面,这是安康首次承办全国性赛事,是难得的宣传、展示安康的好机会,第一次参加这种大型赛事报道,我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全国性体育赛事万众瞩目。赛前、赛中、赛后有大量工作要做,凌晨1点左右休息,早上5点多起床是常态,但魏涛感觉压力最大的时刻还是在比赛期间。体育竞技比赛,精彩稍纵即逝。前方记者除了要拥有精良的拍摄器材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敏锐的感悟力以及抓拍能力,在绝佳瞬间出现的前一刻按下快门。
马拉松游泳、武术散打两项赛事,魏涛除了要第一时间上传素材,履行好十四运会新闻官方团队成员职责,还要挤时间深度挖掘精彩赛事背后的故事,他先后参与制作视频新闻80余条。一条条有速度、有温度、有深度的新闻,向前来参赛的各运动员代表队、技术官员团队、中央及各省市媒体记者朋友,全面展现安康人民的热情好客和安康赛区的办赛水平,也为受疫情影响不能到现场的观众呈现了最真实、鲜活的比赛。
“贵社抽调的工作人员及参与赛事各项报道的记者们能够始终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的重要指示精神,将十四运会赛事项目筹办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以‘简约、安全、精彩’为办赛原则,以实现‘一最三零’(争创最佳赛区、零问题、零失误、零感染)为目标,高质量完成了宣传工作。”2021年9月下旬,十四运会安康赛区圆满完赛,月底,十四运会安康市执委会向安康日报社发来表扬信。
扎根在基层,奋斗于一线
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青年不会缺席。2021年9月,魏涛被单位选派到流水镇学坊垭社区任驻村工作队员。在高质量完成十四运会安康赛区宣传工作后,他开始了在田间地头的奋斗。
到了一线,就要与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去年夏末秋初,安康市遭遇了201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洪涝灾害。面对灾害,魏涛同社区干部一起到组、到户,实地查看道路、房屋等受灾情况,并第一时间组织居民开展生产自救,排除险情。他们有时晚上10点多还前往滑坡点巡查,确保每一位群众安全转移到位。
有人说,基层干部就是“全科大夫”,防涝、防火、防疫,教育、农业、医疗、调解等要样样精通。魏涛在一线用实际行动来诠释。
走访中,了解到社区寄宿制小学师生冬季洗浴难,魏涛积极联系对接身边公益组织。11月25日,瑞发志愿服务队带着广东、安康两地志愿者筹资采购的近3万元爱心物资,帮助该校老师学生温暖过冬。12月中旬,社区发现疑似密接者,他积极协助汉滨区疾控中心工作人员做流调工作,当晚室外温度在零下,流调结束、核酸采样完已是凌晨3点多。
驻村半年来,他的足迹遍布学坊垭社区山峁沟畔,每天驻村工作日志写的满满。“区领导来社区调研提出‘为民减负就是增收,从群众利益出发规划、设计、建设项目’的观点很赞!”“今天去黄泥、碾坪、新坝看产业发展,深受启发。学坊垭目前的短板在产业,迫切需要许启琪这样的爱心人士返乡创业……”
“群众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和服务就应该到哪里。既然广大群众更加偏好短视频这种传播方式,那我们就走向他们,运用新媒体链接群众、服务群众,用最接地气的方式传递党的声音。”2022年1月28日,魏涛开通“今日学坊”视频号发布首条短视频,向社区群众拜年。
而在此前,他发挥专业特长,先后在安康日报视频号发布《“水墨丹青”绘美丽乡村》《小小制衣厂 织就幸福梦》等视频作品20多篇,用手中的镜头传播基层好声音,用实际行动把青春和担当写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