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学热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文中,“监督”一词共出现52次,是《决定》高频词之一。
陶勇俊
在对权力的监督方面,《决定》明确了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的改革路径,即推进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统筹衔接,同时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人大监督、民主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审计监督、统计监督等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作为《统计法》赋予的“统计监督”职能,本次《决定》将其上升到国家治理的高度,如何理解“统计监督”的作用?本期我们邀约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陶勇俊,就如何发挥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以及如何保障统计数据真实可靠谈谈个人见解。
《统计法》规定,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咨询意见,实行统计监督。“统计调查、统计报告、统计监督”是《统计法》赋予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的三大法定职权,独立行使,不受侵犯。
统计监督是统计部门依靠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及时、准确地从总体上对经济、社会的运行状态实行全面、系统检查、监测和预警,促使经济、社会活动按照客观规律要求持续、健康、协调地发展的一种职能。
统计监督的作用有哪些?一方面统计监督是国家统计部门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有关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的调查研究活动,是如实反映经济建设实际过程的结果、检查政策及计划的实际执行情况和问题,为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提供统计资料和统计分析。其中,政府对国家宏观经济的调控,必须加强对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状况进行必要的监督和预警。另一方面统计监督是保证统计信息准确、杜绝弄虚作假的重要措施。目前新形势下,伴随着利益主体多元化的形成,社会各个集团之间的利益矛盾更加错综复杂,个别行政领导为了个人利益或局部利益以及政治荣誉,违反《统计法》和有关规定,在统计上弄虚作假,虚报瞒报,“以权定数”,“以数谋私”,肆意篡改统计数据,严重影响了统计数据的准确性,致使有些统计数据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因此,必须加强统计监督,充分利用法制、行政等手段排除这种非法干预、排除人为因素,防止统计造假、弄虚作假的蔓延。
如何使用好统计监督?一是加强统计执法监督,确保统计信息的准确,为充分发挥统计的监督职能奠定良好基础。统计监督与统计执法监督有着区别,统计执法监督是对统计活动自身的监督,是法律监督的范畴。“打铁先得自身硬”,只有符合法律法规的统计活动,才能成功地进行统计监督,准确的统计信息是发挥统计监督职能的基础。确保统计数据真实性、准确性,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最重要、最基本的条件。二是建立健全一整套现代化的统计监督系统。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统计信息更是经济、社会信息的总括,它因时因事而呈动态。因此要想从千变万化的信息数据中分析规律,掌握发展情况、预测未来趋势,必须建立健全一整套现代化的信息处理系统,对大量的统计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统计监督。三是实现统计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及时、有效的统计监督应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通过对信息资源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为政府调控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要素分配提供数据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计部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中心,以强化统计监督职能作用为导向,不断提高基层统计工作科学性规范性和源头数据真实性准确性,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实统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