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魏远垠
也许没有多少人知道陕西南部有个叫做老县的地方,但他们大都晓得女娲炼石补天的故事,而老县就在女娲山下。人们也许对老县境内的稻草街比较陌生,但却没有几个不知道车厢峡的,因为清初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兵困车厢峡的古关隘就紧挨着稻草街。
从安康进入平利县地界,就是一道长长的峡谷,两岸奇峰林立、峭壁悬崖、一线云天,真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也!据史料记载:明崇祯七年夏,李自成率4万余农民起义军误入此地,面临全军覆没的情况下,他们采取假投降的办法,同时贿赂明军将领,当走出南栈道后,起义军一举劫杀了押送的安抚军官,紧接着攻麟游,破永寿、白水等县,直抵凤翔府击败总兵贺人龙、张天礼军。从此,李自成军威大振,为推翻明王朝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车厢峡因此而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古关隘。
女娲山的名气就更大了。相传,女娲采金州(现安康)南山五色石炼之补天,救民于水火,从此百姓康泰,风调雨顺。女娲在此地修造了一座土地庙,教南山民众种桑养蚕,取丝纺绸,福祉于民。当地民众为祭祀女娲的贤能圣德,将土地庙改建为女娲庙,供奉香火,顶礼膜拜。
前面说,稻草街这地方知道的人可能不多,这只是相对于车厢峡、女娲山而言。其实,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骚客都来过这里,并为之题辞作赋。宋代大诗人郭正祥沿“金房古道”灌溪河上女娲山,就曾留下五言律诗:揽辔金房道,崎岖难具陈;浮岚常作雨,冷气不入春;少见宽平野,多逢臃肿民;欲知来处远,巫峡是西邻。
康熙四十二年,即1703年,兴安州守刘德新到平利巡视,看到这里的地形地貌后,即兴赋诗一首:岭障层围黑子城,溪流如带石如撑;竹篱茅舍人称市,野鸟闲花自识名;地僻不闻黎犬吠,山深只许白云耕;仆夫叱驭穿林度,几片红霞映日明。
近年来这地方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了呢!著名作家贾平凹多次来到这里,并写下脍炙人口的散文《锦屏山记》,锦屏,也就是稻草街。安康知名作家李茂询一篇《细雨霏霏稻草街》上了《人民日报》。
这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它不仅放眼望去,青山叠翠,茂林修竹,自然风光十分美丽,而且有着丰富的地下宝藏:据考古发现,秦末汉初,老县稻草街一带为罪臣流放之地,所出土的大量绳纹、菱纹砖和陶器、铜器,以及西汉新莽“始建国三年”纪年砖、“八千万岁”铭文砖等,工艺之精,品位之高为国内罕见。特别是大幅画像砖——西城虎,引起史学界的高度关注,其画像拓片不胫而走,被许多文史界大家珍藏。
再说,在这样一个“少见宽平野”的地方,为什么会叫做“老县”?原来,早在唐武德元年,即公元618年,平利县治所就设在老县,直至嘉庆十年,也就是1805年,才将县城迁往现在的县城所在地。屈指算来,平利县治所设在老县的时间跨度达1180多年,可见老县历史之悠久。
也正是因为老县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而稀有的地下文物,有着旖旎多姿的地上风光,才使得老县这个地方在人们的心目中变得神奇、神秘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