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许兵)寒冬时节,石泉大地上项目、产业建设热潮滚滚。很多项目负责人告诉笔者,落地投产之所以这么顺利,这与代表委员深入调研、创新监督、优化营商环境是分不开的。
从日前石泉“两会”上获悉,石泉县已经连续获得全市年度目标责任综合考核六年优,全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两年优,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跻身全省“20强”。
“2018年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人大、政协组织的鼎力支持、辛勤努力、创新创优是分不开的。”市委常委、石泉县委书记李启全在石泉县“两会”上对县人大、政协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谏言发展的“智囊团”
这段时间,一个有着“石泉制造”标志的速食料理包品牌享誉全国,它便是落户工业集中区的年产7000万袋料理包生产项目,从2017年8月份引进落地到2018年4月份建成投产,目前销售订单超过2亿多元。石泉县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付出,安康及食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杨运赛是看在眼里,感激在心。
优化营商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大部署,更是实体业主的共同期盼。石泉县人大、政协常委会充分认识到,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他们倾心竭力开展调研视察,把脉问诊出谋划策,着力为优化营商环境贡献人大政协力量。
2018年,县人大深入到全县6个镇、15个县直相关部门开展调研,了解有关企业和单位近年来的生产经营等情况,了解他们在行政审批、政府服务等方面遇到的实际问题,征求对提升行政服务效能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报告和审议意见,并依法常态化开展监督,不断推进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
县政协抽调人员深入到相关职能部门和企业,聚焦县政府《关于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十大行动方案》各项部署,重点对简政放权、行政执法、优化服务、规范收费等重点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监督视察,形成了《关于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民主监督视察报告》报送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决策依据。
据了解,石泉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先后配套出台了13个规范文件,扎实推进“十大行动”,大力推行“一门、一网、一次”办事,726项服务事项进驻政务中心集中办理,其中263项实现网上预约、473项实现“最多跑一次”、117项实现“零跑路”,行政审批要件及时限大幅压减,基本实现群众办事“只进一个门”,县域营商环境监测考评位居全市前列。县域市场活力高涨,2018年新登记市场主体2700户、法人企业513户。
县人大政协始终把凝心聚力、促进发展作为第一要务。2018年还对全县重点项目、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城镇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情况进行调研视察,提出了一系列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县上着力在主攻大投资、大产业、大转型、大开放、大创新,强化脱贫攻坚、人才工作、教育发展、医疗服务、营商环境五方面工作,持续提升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水平上下功夫,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随着一声清脆响亮的汽车鸣笛声,一辆客运车沿着环山盘道缓缓开进了石泉县迎丰镇梧桐寺村,村民们欢呼雀跃。这是该县池迎公路改造工程实施两年以后全线贯通驶入的第一趟客运车,看着崭新的柏油马路,群众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大家说多亏了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和持续跟踪监督!
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党委政府努力奋斗的目标,也是人大政协履职尽责的要务。石泉县人大、政协在为民代言上,着力聚焦人民群众关切,听民声、察民情、纳民意、汇民智、解民忧,既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政策带到群众中去,又把人民的声音传上来,努力使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更顺民意、更接地气。
教育是民生之本、强县之基。2018年以来,石泉人大聚焦提升全县教育质量,为实现“不让石泉人的孩子到外地上学”目标,深入调研座谈,把收集到的32个方面的问题纳入县委书记“民情三本账”,为县委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县政协调研组对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整体水平的实施意见》落实情况开展调研并形成建议报告,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县教体局的高度重视,高规格召开了全县教育大会,先后出台了《关于强化“五教”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关于教育“三个一流”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医疗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围绕如何更好让群众就近方便就医,县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对全县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及医疗改革情况进行了调研视察,就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出了具体意见方案。为确保县人大常委会作出的《关于建设健康石泉的决定》落到实处,还跟踪进行调研,持续为促进全民健康发力。创业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县人大就全县城乡就业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摸清了底子,针对存在视野不开阔、创新不够等方面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意见。
水电气供应保障是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问题。为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县政协组成三个视察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察看、座谈征询意见建议等方式,分别就全县供水、供电、供气保障工作情况开展监督视察,形成了《关于全县供水、供电、供气保障工作视察报告》,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和企业高度重视,积极行动,制定印发了《石泉县方便企业获得水电气行动方案》,县水利局和地电石泉分公司、潮午天然气公司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整改,赢得了群众高度认可。
脱贫攻坚作为民生的统揽,石泉县人大政协持续关注、精准发力。2018年春,县人大组织人大代表进村入户深入调研, 形成专题报告,并开展专题询问会,督促集中精力莫误农时抓产业;扎实开展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调研,听取专项报告并跟踪检查整改落实情况,确保扶贫资金用在刀刃上。县政协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切实构建起政协领导包联、政协机关包抓、政协委员帮扶的全员助推脱贫攻坚的组织体系,全县85名政协委员与广大贫困户建立了帮扶关系,在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援助支持发展产业、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创新创优的“实践者”
最近,石泉县人大代表、陕西巴人文化旅游发展公司总经理陈国盛正在中坝作坊小镇忙着张罗举办汉水庖汤宴民俗活动,通过旅游产业带动农民增收;在西安市建立的石泉农产品直营店,石泉县政协委员、陕西博硒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贤雨正在忙着推介销售地方农产品,通过订单农业帮助群众增收。这是石泉充分激发代表委员活力,发挥主体作用促创新实践的缩影。
石泉县人大、政协常委会一班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认真履职、强化监督的同时,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实效,切实树立起人大政协工作品牌,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产生了积极影响。2018年,探索推行人大“两个机关”建设、创新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的“石泉做法”,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的批示肯定。创新推行政协民主监督选派制取得实效,政协抓党建工作的经验做法在全省政协系统交流。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2018年初石泉县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县镇人大“两个机关”建设的意见》,县人大常委会及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镇人大工作和建设的实施意见》,结合市人大推进镇人大“四同一建设”工作,着力打造规范化的“工作机关”,以人民为中心的“代表机关”。县人大常委会在认真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行“一线工作法”的实施意见》,着力把一线工作理念、一线工作方法、一线担当作为融入到每一项工作和每一个环节。
县人大常委会将各级人大代表按区域划分,建立了46个规范化代表工作室,出台了管理办法,着力打造功能齐全、与县人大综合监督信息平台联网的履职平台,让代表及时传达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协调和督促解决群众困难问题,为代表常态化履职开辟了新天地,为群众表达诉求架起了连心桥。积极组织开展助力新民风代表在行动、“人大代表大走访”、十佳人民满意的人大代表评选表彰、代表回选区向选民述职等活动,让各级代表立足岗位充分发挥作用。
县政协常委会深入推进委员每年至少要参加一次视察调研、报送一条社情民意、提交一件提案建议、包联帮扶一户贫困户、推出一项创优工作为载体的“五个一”履职“创新、创业、创优”实践活动。同时通过采取“学、讲、干、评、考”五字提能法,坚持每周一次例行集中学习,每月开展一次“政协讲堂”,每年对政协联络组、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履职情况实行严格的考评,让委员们在学习交流中、实干创新中、考核评比中不断提升履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