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割生漆可追朔到公元前七千多年前,据史料记载,从新石器时代起人们就认识了天然生漆的性能并得以应用,是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天然生漆是我国的土特产之一,而我县又是生漆产量大县。
漆匠杨能学天不亮就上山割漆去了,要等到下午三四点以后才能回来,每天早晨他妻子4点多起床做饭,5点多吃饭,6点多出门,就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割漆大体分为四个阶段。其基本工序是,一是先砍割漆的路,把山上的漆树连接起来,二是再抛漆树的粗皮,这是为了日后割漆防止往漆里掉树皮渣,提高生漆的质量做准备。三是给漆树打木钉,为了日后上漆树割漆,这些基础工作做完了,最后,漆匠就正式割漆。
杨能学左手攀着漆树树干,右手拿着割漆的刀在树皮上划出了一个“V”字形状的豁口,从右边的袋子里抽出一片树叶折成斗状的茧子,插在在豁口的下方,等待树上流出的漆汇聚在叶子里。
生漆资源越来越少,生漆的价格年年攀升,在当地,有一句俗语——“世上有三苦,烧炭、割漆、卖豆腐”,割漆是一种又苦又累的传统手工技术活,现在很难看到割漆人。
沿着山间的林荫小道,过小溪,钻树林,披荆斩棘,在深山老林里穿行找到了割漆人的住地,不远的前方有一缕轻烟,顺眼望去,这就是杨能学的家。由于生漆这东西,粘上一点,皮肤立刻就会奇痒不止,还可能发生感染,有时甚至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一般人是不敢干的。
当谈到今年的生漆的收入时,杨学能说:“今年割了4路树,漆树资源不错,加之天气好,可割200多斤漆,每斤价格在100元左右,半年下来最多可挣20000多元钱。
生漆有着较高的经济价值被称为流动的黄金,杨能学一丝不苟的刮掉树叶上的生漆,一滴也舍不得浪费!
割漆又辛苦又脏,收益也并不多,年轻人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而这个手艺也将面临着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