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战略新兴产业的聚集之区
——安康高新区 “十新” 共育 “十区”系列报道之五
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吴昌勇 通讯员 孙传泽 王晋飞) “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市75%以上,专利申请、授权率排名全市第一,高企培育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穿着深筒雨鞋,从项目建设工地赶回办公室,甫一落座,高新区经济发展科技局负责人就迫不及待地和记者分享了这样一组数据。
很快,高新区经济发展科技局又向高新区提交了一份“高新技术年报”:去年,在火炬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安康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的综合排名由去年第80位再向前推进5名。专利申请169件,较上年净增2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9件,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完成计划的145%。预计全年专利授权120件,较上年净增50件。
创新平台建设、高新技术转化、科技创新孵化贯穿全年,在年末,冠以科创的高新答卷里有了这样的内容排列:包括中国安康富硒产业研究院、北京大学安康药物研究院、陕西省钒产品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安康市钒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精密成形国家研究中心陕西南水研究中心、安康现代中药研发检测中心、先进储能技术联合研发中心在内的7个重点研发机构,以及包括国家新型工业化安康高新区富硒食品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安康高新区科技创业孵化中心、国家级安康富硒产品科技创新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安康高新区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富硒食品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安康高新区实验中心、国家级安康高新区秦巴众创空间、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在内的7个创新创业平台均为“国”字号打头。
如果说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是为高新企业发展培育核心关键技术,那么先后挂牌成立的“闫楚良院士专家工作站”和“衣宝廉院士专家工作站”则是为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培育科研领军人才。作为陕南最核心的创新创业载体,安康高新区在得到国家有关部委和科研机构的垂青和眷顾的同时,也以最佳姿态投身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促进安康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
站在新起点,安康高新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深刻理解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高新区的战略布局和发展寄托,在任何时候都以最大的诚意邀约高接技术入园,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战略引领的新业态、新技术、新产业。2016年底,来自北京中关村和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的28个大学科技园代表和特邀的2家科技企业,带来食品加工、健康医疗、节能环保、新型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450余项科研成果走进安康高新区。2017年底,安康高新区管委会与杭州亿脑创新工场有限公司成功签约,标志着安康高新区战略新兴产业“家族”再添新成员。
2017年4月20日,第十二次陕南绿色循环发展座谈会在安康高新区召开。安康高新区秉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招商为要、创新推动”的发展理念,在推进创新创业示范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和现代化城市新区建设的进程中,着力锻造陕南循环发展的安康实践再次赢得掌声和共鸣。
近些年来,安康高新区坚持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和创新驱动“三力”齐发,打造领跑安康市循环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型材料、现代物流、先进制造、富硒生物、现代服务、“飞地经济”六大产业聚集区,推进城市交通、现代商业、生态宜居、优质教育、医疗康健、体育运动、文化旅游、休闲美食、总部金融办公、科技研发统筹“十大功能圈”。
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全市被列为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区域面积达91.9%,在全市关停近300家企业、近80%的土地被限制开发的背景下,安康高新区累计招商项目150余个,建成投产产业项目50余个。以天贸物流城、钒氮合金、南水汽配、荣氏饮品、北医大生物制药、LFT新材料等项目为代表的六大产业园初具规模,投资12亿元打造的飞地经济园区成效凸显,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型产业多元并进。
实践证明,通过科技创新、科技孵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已成为安康高新区叩开秦巴地区财富之门的一把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