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实习记者 唐正飞)12月15日,在吉河镇政府通往的福滩现代农业园区的路上汉滨区人大第九代表团前往今天要参观学习目的地--汉滨区瀛辉福滩现代农业园区和吉河镇拐枣种植专业合作社。
吉河镇作为全省深度贫困乡镇之一,2014全镇在册建档立卡贫困户2329户、7997人。今年年初以来吉河镇深入落实脱贫攻坚,从长远的农户创收、脱贫致富、持续增富、打造吉河特色产业为主要目标。外修招商引资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内修新民风建设发展脱贫攻坚内生动力。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生态立镇、旅游强镇、林果富民”工作主线,突出旅游强镇、引领发展、脱贫攻坚三大任务,团结带领全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锐意进取,埋头苦干,扎实推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外修产业经济,确保长效脱贫致富。
吉河产业基础薄弱,内外发展动力不足,导致吉河镇一直以劳动力输出获取收入为主要创收来源,始终未能建造系统的、有规模的、能带动当地贫困户脱贫的产业。基于吉河镇实际情况,镇党委党政府按照“产业覆盖、精准帮扶、利益联结”的思路,持续深化了“支部+X+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围绕拐枣、核桃、牛羊养殖、苗木花卉等主要产业,帮扶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逐步形成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推行“三变”改革试点,积极探索产业脱贫的多种路径。
截至目前在各级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吉河镇引进、扩建、壮大现代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新型经营主体,新增现代产业园三个,包含核桃现代农业观光园、拐枣种植酒酿造合作社,天山黄花菜种植产业园区。
2016年投资建设的位于高水社区12组马背梁的安康市清雅清真现代化生态农业示范园,是集养殖、销售;茶叶、苗木、花卉种植、加工销售一体的少数民族民营科技企业. 园区预投资3000万元, 流转土地1200亩.带动贫困户务工58人,通过“公司+支部+贫困户”模式辐射带动养殖户12户,帮扶贫困户45户,55户贫困户享受到三变改革红利。
2017年在吉河镇福滩村汉滨区瀛辉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核桃为主导产业、发展立体经济及观光旅游经济为经营思路,以“支部+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承建。集中流转土地1000亩,采用坡改梯统一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在建设标准化核桃种植基地的同时,引进9大系列18个品种的观赏牡丹及芍药、油用牡丹形成花期长达60天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发展旅游观光产业,让安康市民不出家门,在吉河就能观牡丹,赏芍药。
该镇在天山 、砖垭 、纸坊 、龙潭 、板庙五个行政村天山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0000亩,项目总估算投资10051万元。包含现代农业园区管理中心、规模化生猪养殖区、有机富硒黄花菜种植区、休闲观光区和加工物流区。
在矿石社区、龙潭村、砖垭村、纸坊村、板庙村、自力村及福滩河流域建设以拐枣种植、加工为主的产业园区。以拐枣酒种植、加工为主打产业,通过包装、推广,把拐枣酒产业推向市场,目前已具万亩规模,并作为2018年吉河镇重点发展产业,并力争建成汉滨区拐枣酒基地。
已投入使用的清雅、水天河、林源、福滩、清水沟等产业园区,提供120余个种养及管理相关工作岗位,优先聘用贫困户务工,使贫困户成为产业工人。全镇产业园区预计带动周边贫困户300余户、1000余人.
内修新民风建设,激发内在发展动力。
针对脱贫攻坚中出现的一些群众自我发展意识不强、志气不高,甚至有人甘当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严重等不良现象,吉河镇党委。镇政府深化落实以“诚孝俭勤和”为核心的新民风建设,通过道德评议、移风易俗、文明创建等活动,着力改变村风民风,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新民风建设作为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指导辖区各村、社区制定和完善村规民约,成立 “四会” (村民代表会、红白理事会、禁赌禁毒会、道德评议委员会)工作机构,大力宣传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各类道德模范,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自强自立,勤劳致富,树立“勤、俭、诚、孝、和”新观念,以道德评议和移风易俗为工作重点。采取召开群众院落会、进村入户解读、有奖问答、微信宣传、文艺演出、文化墙,灯杆旗、户外广告等多种形式,作好政策宣传和新民风建设,确保脱贫致富、新明风建设家喻户晓。
近日,在吉河镇亲水苑广场举行了一场由市食药监局、吉河坝社区等共同举办的新民风建设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活动。活动期间市食药监局、吉河坝社区、吉河镇文化站牵头为吉河坝社区涌现出的自强标兵、好家庭、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好婆婆、好媳妇颁发了奖品奖牌。
市食药监局驻吉河坝社区第一书记张恩省向记者介绍,通过新民风建设以来,自己包联的吉河坝社区涌现出“勤、俭、诚、孝、和”典型,社区居民周清军,2015年之前一直南方打工,是一个的大胖子,后母亲高血压导致半身不遂,现在只能座轮椅,生活不能自理,父亲椎间盘突出导致腿萎缩,周清军辞去南方的工作回家照顾父母,回乡务农期间,发展了光伏产业,种植了紫薇、桂花等花卉苗木,还利用空闲时间早出晚归到城区打打零工。大胖子硬生生拖成一个干练的“瘦子”。在新民风建设工作中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总结经验;既要奖励机制,又要引导鞭策,充分发挥民主评议作用,先进典型上红榜,陋习恶习上黑榜的工作模式,引导辖区居民积极加入到新民风建设中来。
鲁进琴是吉河坝社区的一名老党员、也是此次新民风建设表彰的“好家庭”获得家庭之一。她告诉记者,吉河离城区不近也不远、富不富穷不穷,以前红白喜事大操大办、互相攀比很常见,高昂的礼金那就不说老百姓了,有时候作为一个退休干部都觉得紧巴巴的。自新民风建设以来,在吉河镇和包联单位的帮助下,提倡勤俭节约、拒绝铺张浪费制定了村规明约,明确了烟酒、包席及礼金的标准后,得到了广大的村民的支持,村民再也不会为高昂的人情份子而发愁,用省下来的钱干了实事,也联络了感情。
吉河镇党委副书记向记者介绍,今年新民风建设工作开展以来,吉河镇积极成立领导小组,结合吉河镇实际情况制定了新民风建设方案,印发新民风建设倡议书,宣传到村入户,组织镇、村(社区)干部及党员签署新民风建设承诺书,主抓高水、福滩、马坡岭、吉河坝等重点村(社区)新民风建设工作;各村落实“一约(村规民约)四会”建设,明确“四会” 职责,通过道德评议委员会表扬宣传正面道德模范、贬斥反面道德失范现象促进新民风建设。辖区群众也认识到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把辛辛苦苦挣的血汗钱打了水漂,也减轻了辖区群众的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在接下来的深入新民风建设,助推脱贫攻坚的工作中将扩大道德评议参与范围,加强方式方法互动创新,继续发挥“四会”职责,褒扬模范典型,贬斥道德失范,使新民风建设在吉河成为常态化,加快吉河镇新农村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