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吴昌勇 通讯员 鲁保国)我市有持证残疾人14.2万人,其中贫困残疾人5.4万人,占全市贫困人口的10.5%,占全省贫困残疾人的20.65%。针对贫困残疾人数量多,占比高,脱贫难度大的现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牢固树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的理念和脱贫攻坚“四个凡是”的鲜明导向,将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工作纳入脱贫攻坚规划,统筹安排资金项目,及时开展残疾人脱贫攻坚专题调研、专题安排和专题督导,全力推动工作落实。特别在今年9月中旬,安康被确定为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示范市后,先后制定印发了《安康市创建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示范市工作方案》、《残疾人脱贫攻坚行动计划(2016—2020年)》,奏响了残疾人脱贫攻坚的集结号,确保让贫困残疾人在脱贫路上不掉队。
从“1+N”到“双联双百”
各级各部门在全面落实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加大残疾人脱贫“1+N”系列文件落实力度。市残联会同市委组织部、市扶贫局、市民政局等相关部门先后印发了《安康市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脱贫实施方案》等文件,形成了上下贯通、条块结合的政策体系。
市县残联全部纳入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脱贫攻坚指挥部高度重视残疾人脱贫绩效考核,在市对县区考核体系中列出2分分值,由市残联负责对县区落实残疾人扶贫政策情况和扶贫绩效进行季度量化考核。市残联坚持目标导向,坚持月抽查、季考评,严格考核问效,推进政策落实,助力残疾人脱贫。率先在全省制定出台了《安康市残联“双联双百”促残疾人脱贫工作方案》。“双联”即市残联县级领导干部联片,科室(中心)联县,选择一个村做好残疾人扶贫脱贫工作示范;“双百”即市县(区)残联系统100名残疾人工作者,联系100名重度残疾人。
通过“双联双百”,进一步夯实工作责任,摸清残疾人基本需求和服务状况,密切加强与残疾人群众的联系,推动落实康复服务、移民搬迁、危房改造、产业发展、教育扶贫、兜底保障等各项优惠政策,帮助困难残疾人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康复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小康路上手挽手不掉队
在具体实践中,各县区陆续出台了系列助残举措,确保残疾群体脱贫攻坚顺利推进,小康路上手挽手不掉队,让万千家庭感受到各级政府的关心和关爱。
石泉县以创建全省残疾人脱贫示范县为契机,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保障兜底与扶持发展相结合、普惠政策与特惠政策相结合,镇、村落实、社会参与机制不断完善,做到了贫困残疾人底子清、政策清、措施清,实施产业帮扶、就业促进、技能培训、扶贫搬迁、健康扶贫、兜底保障六个一批工程,强化组织、资金、人力、舆论四大保障,使全县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残疾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得到全面提升。
镇坪县着力实施心理抚慰工程,树立脱贫致富信心;实施健康帮扶工程,增强自主脱贫能力;实施创业就业工程,自立自强脱贫致富;实施资源转化工程,拓宽稳定增收渠道,推进了残疾人扶贫工作开展。
汉滨区探索形成了“政府重视+资金投入+社会帮扶+残疾户”,“残疾人能人带动+贫困残疾人(户)”,“扶贫基地+产业+残疾人(户)”,“助力精准康复+辅具+残疾人(户)”四种模式,加大残疾人扶贫力度,助力残疾人脱贫。
汉阴县扎实开展抓康复、优环境,促进贫困残疾人生活质量改善;抓基地建设为点,促进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抓资金投入为关键,促进贫困残疾重人产业增收;抓助残志愿活动引领为基础,促进社会扶贫助残。
宁陕县建立“县级领导+部门帮扶机制”,做到收入经得起算,房子经得起看,工程经得起查,资料经得起翻。
紫阳县优先落实各项残疾人精准脱贫政策,用足用活政策措施,切实做到普惠政策不落空、特惠政策有保障,重点突出,以点带面,宣传氛围浓厚。
岚皋县紧扣精准对象识别,建档立卡,将重度残疾人和一户多残的家庭优先建档立卡,优先为贫困残疾人脱贫提供保障,创新实施了季度脱贫攻坚责任清单制度,分类精准施策,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平利县强化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滴灌,着力提升贫困残疾人内生动力、脱贫本领、帮扶合力。坚持把自立自强、技能培训、就业创业作为残疾人脱贫的核心支撑;坚持把残联主抓、部门支持、社会参与作为残疾人脱贫的动力源泉。
旬阳县紧扣脱贫攻坚总目标,强基础、补短板,优服务、重保障,在兜住底线、精准施策上下功夫,在凝聚合力、保障重点上求实效,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明显改善。
白河县围绕残疾人脱贫目标、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基地带动、扶残助学、政策兜底工程,强化帮扶干部组织、作风、纪律意识,提升模范带头能力、落实政策能力、服务群众能力,着力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
多层次送暖多途径关爱新格局
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尽是爱。为了将残疾人脱贫工作落实落细,我市广泛建立起多层次送暖、多途径关爱的新格局,也点亮了残疾人脱贫的希望和信心。
全市所有镇(办)、村(社区)选聘配齐了残疾人专职委员,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残疾人组织网络。健康扶贫政策全面落实,制定印发了《安康市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启动了旬阳、镇坪县精准康复服务试点工作,投资1800多万元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动工修建,市儿童脑病医院填补了陕南残疾儿童康复医疗机构的空白,年免费适配残疾人辅具3600件,对360名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少年和贫困残疾人大学新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大学生实施了资助。
投入扶持资金440万元,对全市650名自主创业残疾人进行一次性扶持,培训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7000余人次。建立农村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 42个,辐射带动贫困残疾人发展产业800余户。基层党组织帮扶贫困残疾人覆盖率达到了100%,党员干部成为了贫困残疾人脱贫的贴心人引路人。落实扶贫资金1000万元,扶持残疾人发展产业2000余户。171家园区、涉农企业和合作社,共计安排有劳动能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从业4380人、安排贫困残疾人家庭成员就业从业1173人,9家供销企业安置有劳动能力和愿望的农村贫困残疾人就业从业246人。
7.9万名残疾人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为117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资助,市残疾人康复托养中心年可托养精神智力残疾人150人次以上。在册贫困残疾人纳入五保残疾人1.22 万人、最低生活保障残疾人 2.1万人 ,贫困残疾人新农合参保率达到了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了99%。
全面开展残疾人脱贫工作示范镇、村、社区、园区创建工作,大力开展以“诚、孝、俭、勤、和”为主要内容的新民风建设,扶智扶志,增强残疾人脱贫信心。广泛开展“树千名自强标兵,交万名农民朋友”活动,树立了一大批残疾人自强不息脱贫攻坚典型,为激发贫困残疾人和贫困人口脱贫信心起到了引领作用。各级各类媒体刊发残疾人自强不息事迹100余篇,在社会营造了助力残疾人脱贫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