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部门
国家蚕桑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指导石泉蚕桑产业扶贫
2017-09-11  来源:本站原创

CIMG9829_看图王.jpgng3安康新闻网

CIMG9949_看图王.jpgng3安康新闻网

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郑诗璜)9月8日,国家蚕桑技术体系首席专家、中国蚕学会名誉理事长、西南大学教授鲁成等一行6位国内蚕桑界知名、权威专家到石泉县迎丰镇实地查看蚕桑产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经验、做法,参观了石泉县蚕桑文化园,并就蚕桑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ng3安康新闻网

国家蚕桑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西南大学教授鲁成等专家们听取了石泉县蚕桑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韩燕明做的蚕桑产业扶贫工作汇报。鲁成教授说:国家蚕桑综合试验站将蚕桑产业扶贫工作放在石泉县,国家在2020年要全面实现脱贫,第一步是脱贫第二步是致富,石泉县将蚕桑产业作为扶贫工作的主导产业来发展是非常好的,陕西安康是最有条件建立“全国优质茧基地”,石泉打造“全国优质茧基地”很重要,现在推行的蚕桑家庭农场、蚕桑专业合作社带动蚕桑产业发展这条路非常好,国家蚕桑技术体系在扶贫工作中能做的重点工作就是新技术、新品种的支撑,从技术上做一些扶贫的工作,一是有养蚕能力的贫困户,为他们提供生产优质茧的蚕品种和省力节本养蚕新技术,没有养蚕能力的贫困户,蚕桑家庭农场、蚕桑专业合作社在养蚕、桑园管理过程中需要劳力、桑叶,贫困户到蚕桑家庭农场、蚕桑专业合作社去打工、将桑叶卖给蚕桑家庭农场、蚕桑专业合作社获得收益,国家蚕桑技术体系为蚕桑家庭农场、蚕桑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支撑;二是蚕茧市场价格的波动,优质蚕茧价格始终都不低,今后要多元化发展,加强桑叶、桑果的综合深加工利用,蚕桑技术体系将在技术上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在蚕桑技术培训上,将派蚕桑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来讲课培训;四是在石泉的蚕桑小镇、蚕桑示范园区建设上从技术层面参入其中,今后加强联系,由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苏超站长具体安排支持。ng3安康新闻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茧丝绸研究所所长、陕北生态桑综合试验站站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负责人苏超教授指出:石泉县蚕桑产业是历届县委、政府领导重视主抓的成果,目前要转变发展方式、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拓展蚕桑产业范畴,开发以茧丝绸为基础,借助“鎏金铜蚕”这张名片做好宣传,作为融合“一路一带”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切入口,蚕桑产业在扶贫上有独特的优势,蚕茧任何时候都有市场,风险比较小甚至无风险,将蚕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进入一个蚕桑产业助推精准扶贫,精准扶贫促进蚕桑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石泉蚕桑试验示范基地和体系内的岗位专家将大力协助解决。ng3安康新闻网

石泉县政府副县长王同华总结讲话:石泉县有信心发展蚕桑这项产业,一是石泉县蚕桑产业发展呈上升趋势,28万亩的国土面积,桑园有7万亩,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石泉还将继续发展将突破7万亩达到10万亩;二是蚕桑既是传统产业又是新型产业,过去栽桑养蚕、缫丝有悠久的历史,现在综合利用桑叶、桑枝进行深加工;三是在GDP的比重中增加,2016年全县GDP是71.42亿元,农民养蚕收入达到3.5亿元,蚕桑产业发展综合收入达到15亿元,占到全县GDP收入的20%,蚕桑产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带动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蚕桑产业由过去农民被动发展转变为现在主动发展,希望各位技术专家给予技术上的支持,引进适合我县发展的桑、蚕新品种,推广省力节本养蚕技术;五是石泉蚕桑发展不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个文化元素,今年5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提到的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国宝——“鎏金铜蚕”,就出土于石泉县池河镇的池河河床河沙里,是汉代养蚕缫丝业兴盛的代表性文物,是中国见证“一带一路”的历史文物。9月5日中央四台《国宝档案》栏目播出《镇馆之宝——子午道上的“鎏金铜蚕”》,更是提高了石泉乃至陕西的知名度,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相信有各位专家指导、有市蚕桑中心的支持、有国家的大力推动发展,石泉的蚕桑产业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ng3安康新闻网

 ng3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