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爱霞
不管你愿不愿意,美好的暑假已结束了,面对新学期的大门,作为老师和孩子,面对的第一件事当为如何调整状态,用充沛的精气神面对新学年的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
开学第一周当如何收心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孩子的假期生活。
大多数孩子的假期状态无外乎这三种:一是生活起居无规律,晚上不肯睡,早晨不肯起;二是沉浸在电视节目、网络游戏、球场竞技、逛街游玩中,思想游离,无法集中精力;三是面对即将到来的学校生活持排斥态度,不想学习。针对这几种现象,老师和家长应对症下药。
首先,家长应积极行动起来,在开学前和孩子一起协商,调整好心态和生物钟,模拟开学节奏,营造收心环境。家长按时准备一日三餐,早睡早起,不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让孩子感受到假期已经渐渐远离了。青少年的适应性与柔韧性均好,有两三天按时起床,有序做事,凌乱的生活就会迅速归整。报名后,班主任应组织上好第一节班会课,让孩子自己拿出调整方案,并在小组之间交流,互相监督互相提醒,并在每天大课间进行自我反思。只有真正调动起孩子的主观意愿,孩子主动克服“困”,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其次,家长要逐渐收紧孩子看电视、上网、出去玩的时间,多花一点时间陪伴他们,跟孩子多谈谈上学期的学校生活,比如孩子要好的小伙伴,孩子非常喜欢的某个老师,或者上个学期的进步,唤起孩子对校园生活的向往,让孩子怀着迫切的愿望回到学校。这时,家长切忌不能责骂孩子,那只会让孩子反感。
学校层面,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篇新学期心语日记,让学生全面分析自己的优缺点,说说假期做了什么,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事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日记收上来后班主任要细细查看每一个孩子的心语,在字里行间捕捉孩子的潜在信息和问题,及时找孩子谈心,经常和家长沟通,帮助孩子放下电脑手机,走出网络,回归学习状态。
第三,那些心“野”的孩子,往往最难回归。面对约束,他们有可能情绪激烈。这时家长和老师要多和孩子谈心,让孩子意识到自身优势,引导他们发挥好带头作用。对有些自卑的孩子,要多缓解他们内心的脆弱和不安,强化其在学校里曾经有过的正面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同时要帮助孩子宣泄个人不良情绪,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新的学习生活中去。家长方面,还是以陪伴为主,陪孩子一起学习,陪孩子一起运动,陪孩子一起面对新变化,比如新换了班,新换了代课老师,都要了解。
老师应该尽量营造民主的课堂气氛,同时在课堂中还要于无形中处处渗透“规矩”,提醒孩子现在已步入正轨,不能再自由散漫,毫无章法。
“开学综合症”是正常现象,就像成年人放长假后不愿上班一样,这种现象既不可无视,又不可小视。只要家长机智地引导,老师科学地施教,孩子就会尽快“收心”,不用几天他们定会以饱满的热情开始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