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实施“智慧法制”工程,助推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安康公安的执法规范化之路步履铿锵,已逐步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探索出执法规范品牌化建设的安康路径。
通讯员 吴友伦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如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与正义,一直是安康公安的行动指南和努力方向。
近年来,安康市公安局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两办”实施意见,坚持自主创新,统筹谋划推进,大力实施“智慧法制”工程,打造了一批具有安康特色的规范执法品牌。
2014年,市公安局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成为西北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公安局;2016年,被省委授予“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单位”;市公安局连续6年在全省公安法制暨执法规范化建设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前茅;连续7年被省公安厅授予“执法质量考评工作优胜单位”;在2016年全省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安康公众安全感达94.43%,位居全省第一,公安队伍满意度达93.47%,名列全省前茅,安全感、满意度连续5年位居全省前列。
以改革驱动规范执法提档升级
安康公安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之所以效果好,赢民心,与市公安局党委的高点站位密不可分。
长期以来,市公安局党委始终把规范执法作为各项工作发展的突破口,科学部署,着力狠抓。每年召开规范执法推进会,与各县区分局“一把手”签订执法工作责任状。制定规范执法工作规划,全局形成了领导主抓、部门警种齐抓的工作格局。
在此基础上,安康公安不断固化机制成效,谋求新的发展和突破,创新推行公安法制部门“两队一中心”建构,全市12个县区分局完成了法制部门“两队一中心”人员配备任务,4个县分局机构建设获编办部门批准,法制民警增至88人,比去年增长近一倍。建立完善受立案“三个三”工作机制,制定《安康市公安机关受案立案工作规定》,各县区分局建立标准化案管中心。制定实施的《安康市公安机关刑事案件法制部门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规定》,被公安部评为全国优秀执法制度,出台了《进一步完善诉侦工作机制的意见》、《办理刑事案件证人保护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两统一”工作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刑事案件批捕率、移送起诉率达到98%以上,刑事办案质量明显提升。
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清理行政权力328项、行政审批权64项,创新推出居民身份证照片“满意拍”、“安康回家网”24小时服务等14项便民利民新举措,大力推进治安、交通、消防、出入境、户政等行政管理领域的执法公开,“三个精准防范”治安防控体系、“破小案暖民心”打击犯罪新机制和高速公路“122”、农村公路“125”、城区道路“113”交通管理联勤联动机制等执法工作经验被公安部和省上推介。
以科技引领“智慧法制”新跨越
把现代化科技手段与公安规范执法有机结合,是安康实施“智慧法制”工程建设的最大亮点。
市公安局强化执法信息化建设,精心打造“智慧法制”,制定了《现场执法视音频记录工作规定》和《讯(询)问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工作规定》,实现规范执法同步录音录像“一张盘”。建成了执法记录仪综合管理平台、执法音视频管理中心、智能化同步录音录像和案卷保管查询系统,实现了执法全流程记录。全市执法办案中心与各所队办案区之间实现了联网监督和实时参审。推进办案区智能化管控平台建设,实现了办案场所违规操作自动语音提示、活动轨迹自动跟踪摄录、讯问过程远程指挥监督以及办案区台账自动生成。
推行执法办案“双向积分”管理,实现办案数量、执法效率、执法质量一网式自动考核。省公安厅对岚皋县公安局执法办案“双向积分”工作进行了宣传推介。建立了执法办案系统和阳光警务系统应用“机构+机制、制度+规范、互联网+警务平台”工作机制,开通了“网上公安局”、政务微博、微信公众号,在各执法窗口配备一体化公开查询机,依托全省阳光警务执法办案公开系统,实现案件办理进度、结果互联网查询。优化升级物证芯片管理模式,建立了公安物证管理机构和标准化涉案财物(物证)管理中心,汉滨分局智能化物证保全系统被公安部评为“公安改革成果优秀奖”。
以机制创新打造执法规范新模式
安康公安的执法规范化建设之路,因为机制的创新,科技手段的运用,越走越稳健,越走越有力,开创出一种全新的模式。
市公安局在执法规范化建设上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逐年设定阶段目标,不断固化机制成效。2014年以来,先后提出打造执法规范化建设“五大工程”,即“一把手”工程、执法能力工程、执法标准工程、执法监督工程、执法形象工程;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管理精细化、执法流程信息化、执法警务公开化、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示范机制化进程;完善了执法规范化建设“六大机制”,即规范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全流程执法信息化机制、便民高效阳光警务机制、全警执法能力提升机制、全覆盖执法管理机制、均衡长效执法示范单位创建机制,实现了执法规范化建设全警执法能力、执法标准建设、执法管理效能、执法品牌效应四个新提升。
建立了警种专业培训、实战模拟培训、全警常态培训机制,开展典型案例剖析、旁听庭审、网上执法培训、执法规范化建设大讲堂活动。深化执法资格等级考试结果运用,全市中级、高级执法考试通过率位居全省前列。编印了《全市优秀执法制度汇编》,10件制度入选全省优秀执法制度,1件制度被公安部评选为全国优秀执法制度。推进全市基层所队法制室建设,完善了法制员“准入+培训+激励”机制,组建了法律顾问团和执法管理委员会,聘请律师参与法律顾问工作。
打造了受立案改革、全流程执法管理、执法办案“双向积分”、法制员巡驻管理、“说理式”执法、智慧法制工程建设等执法特色品牌,市公安局、汉阴县公安局、紫阳县公安局、石泉县池河派出所先后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2016年以来,公安部12次推介安康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经验,省公安厅刊发安康执法规范化建设经验文章50余篇。
安康公安的执法规范化建设落地见效,有力推动了全市各项公安工作大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刑事发案同比下降20.3%,命案同比下降27.3%,故意伤害案件同比下降48.6%,抢劫、盗窃案件同比分别下降63.2%、18.5%。在今年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石泉县公安局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局”,汉阴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荣获“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3名民警荣获“全国优秀人民警察”。6月7日,郭青、赵俊民等市上领导专门到市公安局机关亲切接见了我市受表彰的集体和个人,充分肯定安康公安是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党和人民完全信赖的忠诚队伍”。
执法规范化建设任重道远,在前进的道路上,安康公安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总要求,咬定目标,戮力攻坚,持续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提档升级,为安康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