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社区”石泉县池河镇西苑社区
安康新闻网讯(通讯员 孟少猛)12月23日,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栏目播出《精准扶贫一年间:陕西“搬”出来的新生活》,其中,对石泉县池河镇在移民搬迁工作中的创新做法及成效进行了长达十多分钟的深度报道。
池河镇的的移民搬迁工作能在央视崭露头角,与该镇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善作善为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十二五”期间,该镇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全县移民搬迁总体要求,大胆探索,破解难题,形成了一套机制科学、措施得力、效果明显的整套移民搬迁“三精”管理模式,即精准搬迁、精细管理、精确施策。在今年8月23日召开的全省移民(脱贫)搬迁现场推进会中,池河镇西苑社区移民搬迁安置小区被作为现场观摩点。此后,池河镇移民(脱贫)搬迁“三精”管理模式逐步在全省推广。
精准搬迁夯基础。精准确定对象,结合精准脱贫工作,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摸底调查,根据各类搬迁对象认定条件,一户一户地甄别、审核、认定,确保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坚持有序搬迁,坚持“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三优先(即优先搬迁地质灾害威胁户、洪涝灾害威胁户和特困户)” 的原则,科学制定五年搬迁计划,住户签订搬迁协议。注重分类安置,落实“以户定建”,有效避免房子建成无人居住,房子建大了,搬迁户因搬迁建房致贫等问题。
精细管理提水平。科学规划布点,编制移民(脱贫)搬迁专项计划,并配套编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发展规划。狠抓项目管理,所有搬迁安置项目一律实行“一个项目主体、一个项目法人”的管理模式,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终结审计制“五制”管理,坚持工程质量安全“零容忍”和“终身制”。强化资金管理,规范资金使用,移民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专户专管、封闭运行、集中使用,严禁克扣、挤占、滞留、挪用,确保资金安全。节约集约用地,严格按标准控制移民搬迁用地面积,并做好搬迁户旧宅基地腾退工作和复耕工程。健全配套设施,按照“小型保基本、中型保功能、大型全覆盖”的要求,依据集中安置点规模配套建设基础和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内业资料,落实项目备案审批制度, 建立搬迁台账,并及时准确录入相关信息,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
精确施策巩成效。增收配套到户,按照“一区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促进搬迁群众就业、兴业、创业。技能培训到人,整合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加大搬迁群众技能培训力度,每户搬迁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以上实用致富技术,切实提高搬迁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社区服务跟进,安置规模在500户或2000人的移民居住区,成立新社区,100户至500户或人口500至2000人,成立融合性社区,100户以下或500人以下的集中安置点,由就近村级组织进行规范管理;保留搬迁户在原籍以林、地等不动产为主的物权收益,同时在现居住地享受和当地居民平等的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彻底消除搬迁户的后顾之忧;积极推行市场化服务管理,探索以县为主体成立物业管理总公司,镇办成立物业分公司,专门负责搬迁社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对广大搬迁群众开展新社区、新农民、新技能、新风尚“四新”教育培训,引导搬迁群众由农民向市民转变。典型示范引路,实施搬迁社区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试点,加大社区环保设施建设力度,打造特困户“交钥匙”配产业促脱贫、“山上建园区、山下建设区”等模式,通过系列典型示范,破解工作难题,探索搬迁工作新路子。
在“三精”管理模式的带动下,五年来,池河镇从一个只有一条主街的小镇,已摇身变为拥有“三纵三横”发达路网的繁华区域,镇域面积从0.9平方公里迅速扩大到2.1平方公里,人口也由1万人增长至1.5万人,集中安置移民搬迁群众近5000人。
8月23日全省移民搬迁现场会在石泉县池河镇观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