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使用 打造优良创新创业生 ——安康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查
作者:安康市科学技术协会 向元昌 叶荣斌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实现安康科技经济跨越式发展做贡献,安康市科协从2015年下半年起,在全市范围开展了一次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调查表120份、召开科技工作者座谈会15场次、走访科技工作者200余人,基本摸清了全市科技工作者总体状况及其权益保障、愿望诉求情况,据此我们提出了加强科技工作者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希望能为市委、市政府更好实施科教兴安和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工作政策,打造优良“创新生态”提供参考借鉴。
一、安康科技人才队伍现状及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安康市科技工作者人数已达2.15万人,人员总量和队伍质量较以往均有显著提升,正成为推动安康市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全市科技人才队伍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科技人员分布不均衡。一是地域、单位分布差异大。65%的科技工作者集中在市本级和经济条件较好的汉滨、旬阳等县区,镇坪、宁陕等经济条件落后的县科技人员十分缺乏;90%的科技工作者分布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集体、民办、私营企业的科技工作者数量很少。二是行业、产业分布不均匀。75%的科技工作者分布在农林水、医疗卫生、教育等行业,工业、城建、规划、交通、环保等行业科技工作者严重不足。主导产业所需的科技工作者极为匮乏,据市林业局统计,我市目前茶学专业科技工作者仅有24人,中级以上职称茶学专业科技工作者仅有15人,远远适应不了全市富硒茶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三是专业分布不均衡。理工农医四个专业科技工作者占据了科技工作者总数的75%,其他专业的科技工作者仅占25%。据宁陕县林业局负责人介绍,该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但森防专业工作人员仅有3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短缺。
(二)队伍青黄不接现象突出。调查显示,全市科技人员队伍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主体为六七十年代的大中专毕业生,这部分人员参加工作时间较长,已成为单位骨干力量。近十年来,由于受编制限制,相当多的事业单位“人才难进、难进人才”,人员老化严重。一些单位由于长期无专业人员补充,专业技术队伍面临“断层”危险。调查中,汉滨区石转卫生院就反映该院2015年四人退休后,目前仅剩1名临床医师,医院已无法正常接诊病人。全市科技人员队伍青黄不接现象突出,越到基层越明显。
(三)人才引进流动受限。调查中有80%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反映,现行人事管理体制不科学,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使用者和管理者的事业单位,普遍缺乏选人用人自主权。许多单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补充,但由于人为因素等原因却进来一些非专业技术人员,致使想用的入不了围、进来的执不了业。汉阴县林果站就反映,该站编制6人,仅有1名专业人员,其余5人均为学校、移动公司等单位调进人员,业务开展严重受限。90%的事业单位负责人反映,单位人员编制核定过少,多年一成不变,现有编制远远不能适应事业发展需要,对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造成障碍。
(四)学习深造机会少、成本高。90%的科技人员反映,继续教育、知识更新跟不上,对高新技术不掌握,知识陈旧,观念老化,专业技能提升缓慢。一些单位不重视人才培养工作,专业人员外出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交流无机会,一些有潜力的年青人员有进修和考研的热情,但经费报销缺乏保障,挫伤了学习深造的积极性。95%的科技人员反映,市县人社部门举办的继续教育形式大于内容,培训内容与工作需要脱节,培训时间集中且收费高,很多科技人员对此不满意。
(五)职称晋升困难。目前安康市高级职称科技人员共有2460人,仅占到科技人员总数的14%。调研中,基层科技人员一致反映职称晋升评聘制度不尽合理,晋升中高级职称受岗位设置数量指标限制非常困难。一些骨干人员虽已具备晋升中高级职称的条件和水平,但因指标限制不能正常晋升,相应的待遇不能落实,严重挫伤了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积极性。汉滨区农广校1名科技人员,曾获省政府科技成果奖和市青年科技奖,论条件完全可以晋升高级职称,但因名额限制无法如愿,要落实还得再等十几年。另外职称评定中,由于门槛设定低、把关不严,非专业因素挤占名额现象时有发生,让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感觉不公平,情感受伤。
(六)合法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调查中,95%的科技人员反映职称晋升后,由于评聘分离政策,单位没有空岗,应该兑现的工资待遇落不实;石泉县科技人员就反映该县科技人员职称待遇普遍比外县同职称人员低拿一级,曾经上访,但问题一直未获解决。一些科技人员还反映缺乏科研自主权,自己想独立搞科研,单位领导不支持,时间、经费、科研设备无保障。部分科技人员反映国家颁布的带薪年休假制度在基层得不到落实,正常休假权被剥夺。
(七)奖励激励机制不完善。调研中,有一半科技人员反映科研工作时间长、风险大,出成绩、出成果不容易。目前市县两级对科技人员的奖励激励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对有贡献的优秀科技人员或重大创新成果缺乏奖励激励政策,科技人员的创新创造热情受到影响。
二、科技人员的愿望和建议
在为期八个月的调研中,受访的科技工作者对提高安康科技创新水平、加快全市创新发展极为关心和支持,对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许多殷切的期望和建议。归纳起来有“五盼”:
一盼能够发挥个人专长。希望用人单位在科技人员工作安排上,尽可能做到专业对口、人岗相适。工作期间不随意调整专业人员从事非专业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个人学业专长,避免出现人力资源浪费。
二盼增加学习培训机会。希望用人单位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有步骤选派专业人员外出学习进修,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交流提高。希望人社部门改进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根据需要设置培训课程,适当扩大县区培训基地数量,适度降低培训费用,方便专技人员参加学习培训。
三盼拓展职称晋升通道。希望人社部门改革职称晋升政策,完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制度,对基层一线科技人员或有贡献科技人员,适当放宽中高级职称晋升指标限制。希望用人单位在职称评聘时,对基层一线科技人员或有贡献科技人员进行倾斜,优先落实待遇。
四盼拥有良好的科研工作条件。希望用人单位在充分论证基础上允许科技人员自行选择科研项目,并在科研立项、科研设备使用和科研时间保障等方面,大力支持科技人员进行科学研究,为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的条件。
五盼得到更多的奖励激励。希望市县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优秀科技人员和重大创新成果的表彰奖励力度,在全社会大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让科技工作者获得更多的职业荣誉感。
三、加强安康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强科技人才统筹规划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的发展理念,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创新驱动实质就是科技驱动、人才驱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认识,把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增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像抓项目那样来抓人才,真正把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落到实处。建议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制定出台安康市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十三五”规划,加强科技人才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行业科技人才工作的宏观指导,加强对非公领域科技人员和农村乡土人才的管理。
(二)改善结构,优化科技人才资源配置
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引进、流动、调配机制,改善科技人才专业结构、行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优化科技人才资源配置,形成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布局。
一是严格落实事业单位公开招考制度。坚持非经考试不得进入、非专业人员不得进入原则,严把科技人才入口关,确保事业单位在有限的编制范围内科学选人用人。
二是积极引进紧缺急需创新人才。针对安康目前发展新型工业、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城建规划、林茶果业高学历人才少、高级职称人才少、专业技术人才少的实际,各级组织、编制、人社部门应制定出台特殊政策,在编制、待遇、职称、选拔任用等方面对主导产业紧缺急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为他们优先进入创造条件。
三是完善科技人才流动机制。打破人才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所有制界限,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卫生、教育、农口等行业优秀科技人员向基层流动、到企业创业,开展支医、支教和技术培训、技术推广活动,帮助基层提高科技服务能力,优化基层科技人才队伍结构。
(三)改进方式,加强科技人才培养使用
进一步抓好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工作,努力让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断学习、提升本领、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一是育好人才。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用人单位要进一步深化对科技知识专业强、更新快、科技人才培养周期长等特点的认识,将科技人才培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完善长期培养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国内培养与国外培训相结合、政府培养与民间组织培训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渠道、开放型的继续教育机制。有计划组织本行业、本单位专业技术骨干特别是本地科技人才,到市内外学习培训或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开阔眼界,学习新知,增强本领。鼓励青年科技人员立足本职,自学充电,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工作水平。各级人社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扩大继续教育基地规模,科学安排继续教育学习内容,适当降低继续教育学习费用,增强继续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科技工作者经常得到新知识、新技能培训。
二是用好人才。各级各部门和广大用人单位要本着专业对口、人岗相适原则,切实用好现有科技人才。合理设置事业单位岗位,真正把专业技术人员放在技术岗位上工作,解决一些科技人员在编不在岗、专职变兼职以及事业岗位行政化等问题。改革科技人员管理模式,实行最低服务年限制度,努力保持一线科技工作队伍稳定。加强对科技人员履职情况考核,努力破解基层科技人员工作不安心、不热心、不尽心的问题。
(四)强化服务,打造优良创新创业环境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优良创新创业环境是关键。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树立“服务科技人才,就是服务创新发展”的理念,确立科技工作者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不断改善科技人员的工作环境,努力维护科技人员合法权益,为广大科技人员干事创业、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落实科技人员科研自主权。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结合正在进行的“放管服”改革,逐步放宽对科技人员的限制,让高层次科技人员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和更大的资源调动权。科技人员在完成单位下达的工作任务外,应允许其自主安排科研题目,从事一定科研创新工作。
二是为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提供支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投入,设立政府性科技创新基金,建立更多的实验室、博士后工作站、产学研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科技信息中心,为科技人员开展基础研究或重大项目科技攻关提供支持。广大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应逐年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及时添置新的科研设备,为科技人员开展创新提供条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协同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
三是改革科技人员评价方式。建立重业绩、看成果的评价导向,打破以发表论文评价科技人员能力和水平的传统做法。完善职称晋升政策,适当放宽基层职称晋升指标限制,把职称评定指标多向一线科技人员倾斜,与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和产生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挂钩,使科技人员的贡献与报酬相一致,真正使职称评聘成为激励创新、激发创造的有效手段。
四是加强科技人员合法权益保护。认真落实国家职称待遇、带薪年休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规定,加强对科技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不断改善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条件,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住房待遇、医疗养老待遇,对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定期体检疗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
(五)完善机制,强化科技人才奖励激励
科技创新,是一项充满风险和挑战的活动。各级各部门要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意识,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奖励激励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投身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建议市县政府分别设立“科技创新奖”,并出台重大科技成果奖励办法,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包括农村乡土人才)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进行奖励。作为党委、政府联系服务科技工作者的市县科协组织,应进一步加大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举荐表彰力度,继续做好安康青年科技奖、安康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安康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表彰奖励,不断增强广大科技人员的职业荣誉感和工作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