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硒谷”之旅收获惊喜
——“发现陕西之美——凤凰全媒体安康行”活动侧记
记者 郭飒
绿色、生态、富硒,这是此次凤凰全媒体安康行活动中媒体记者提的最多的几个词。虽是短短的两天行程,安康,这个生态资源丰富,水资源丰富,且拥有全国最大的富硒带的城市,却给这些媒体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7月6日下午,刚刚抵达安康的凤凰全媒体记者团顾不上舟车劳顿,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参观。做笔记、拍照、与工作人员交流,记者们的工作不知不觉已经开始。“硒是一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护心脑、保肝肾、防辐射、抗衰老、增强免疫力等生理功能,被誉‘生命的火种’、‘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讲解员首先对硒元素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以前只知道硒是一种微量元素,没想到它还有这么强大的功能!”很多记者感叹道,“我们也来补补硒吧!”跟着讲解员的脚步,记者们来到富硒食品展区,他们纷纷驻足,一边品尝富硒食品的美味,一边更加深入地了解硒元素以及富硒产业的发展。
在媒体见面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青不仅对安康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同时也对安康富硒产业发展情况作了详细讲解。他说,近年来,面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安康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大力发展新型材料、富硒食品、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健康养老等生态友好型产业,其中,以茶叶、魔芋、矿泉水等产品为代表的富硒食品产业发展最为迅速。据统计,2015年全市富硒食品产值达到233.46亿元,增长32.6%,生态富硒产业占全市生产总值的26%,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来自富硒特色种养产业,富硒产业已经成为生态友好型的首位产业、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对此,记者们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都迫不及待地进行提问。凤凰网山东频道资讯主编张启伦说:“安康富硒产业已成为全市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和途径,能否介绍介绍这方面的情况?”凤凰网江苏频道外宣中心主任龚剑说:“安康成立了国家富硒产业研究院,后期安康如何借助国家级科研平台继续加大推进富硒产业发展?”郭青、副市长鲁琦就记者的问题进行了全面解答。
除了富硒产业发展,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也是媒体团此次安康行关注的焦点。在南水北调环境应急指挥处置中心,记者们了解到,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68%以上的水量来自于安康。为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质安全,安康市先后关停铅锌矿、汞锑矿、皂素等“两高”企业300余家,淘汰落后产能90多万吨,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亿元,累计投资1200余万元率先在汉丹江流域及南水北调沿线地区建立建成南水北调环境应急指挥处置中心,成为我市保护南水北调汉江水源水质安全的“环保110”。“安康为了南水北调工程作出了很多牺牲,这不仅是为京津人民谋福祉,更是为生态环境保护作出了巨大贡献!”记者们感叹道。而在应急处置中心现场,工作人员现场与前线人员视频连线,即时快捷的处理问题,也引得媒体记者为他们点赞。
听民歌,观茶园,品茶香,即使是酷暑时节,也能带给人一丝清凉。“茶山处处好春光,春光催人采茶忙,忙忙采采忙忙,百鸟伴我唱个歌哟喂,山风为我送茶香”……穿梭在青葱的茶园间,耳边时时传来动听的紫阳民歌,记者们直呼:“这感觉太美了!”在紫阳县蒿坪镇富硒茶园,讲解员说:“紫阳绝佳的自然生态不仅成为适合茶树生长的地方,并且这里的茶叶天然富硒。如今,紫阳富硒茶种植面积已发展到20万亩,区域品牌价值达19.67亿元,连续三年荣登中国十大富硒品牌榜首,成为宣传紫阳的一张名片。”凤凰网陕西频道董事长杨宏武表示:“安康不仅自然风光优美,农业发展,尤其是富硒产业发展更是让我惊叹,我们一定会发挥全媒体的各种资源,让更多的人认识安康!”
离开茶园,记者们还深入富硒魔芋、真硒水、富硒茶生产线,进一步了解富硒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看到真硒水从塑料到吹瓶、灌装、装箱……在一个小车间里就全部完成,记者们都大为赞叹。陕西硒谷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白泉在接受媒体团采访时说:“普通矿泉水仅仅含有锌、锶、镁等常见的矿物质,而‘真硒水’不仅源自天然,还含有珍贵的‘硒’元素,对于我国近80%的缺硒地区来讲,这样的资源更为稀缺,开发好富硒资源会带来全民健康的升级。”
“安康被称为秦巴山下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我们在这里看到了绿荫成片、草木成林,城镇依山环水,环境优美清净。这样一座绿色城市,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涵养地、全国最大的生态富硒区。生态、富硒是安康最具特色的优势资源,在此次行程中我们了解到了安康是如何将资源转化为产能,如何打好‘生态牌’、做好‘硒文章’,我们将充分运用全媒体视角,呈现安康独有的绿色产能魅力。”这是凤凰网副总编辑吴海鹏发表的感想。
在两天的采访中,记者们还领略了一江两岸的美景,在龙舟文化园感受了安康的历史文化,他们用镜头,用文字将这一幕幕记录下来,成为宣传安康、推介安康的重要助手。安康,也正以自己绿色、生态、富硒的独特的魅力向世人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