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杨京保)沿着乡村公路汉阴温洞路3公里,我们来到了涧池镇麻柳村七组。本是贫困户的陈广志2015年脱贫了,他是如何脱贫的?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与他进行了交谈。四十多岁的陈广志指着自家房子旁大概200平方米的香菇大棚高兴地说:“能脱贫关键靠它”。
种植香菇虽然周期短、见效快,有较高的回报。但需要投入资金较大,种殖程序多,技术要求高,而且还担心销路的问题。一直在家种地的陈广志哪来的资金、技术、销路呢?
2015年,况小林、章军等五人在涧池镇成立了汉阴县茂林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已累计投资360万。该合作社与陕南最大食用菌生产基地合作,在涧池镇安全村培育香菇、大球盖菇、木耳,实行合作社+基地+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模式。因为贫困户只需自己出劳力和田地,劳动强度不大,还可以照顾庄稼和家庭,所以吸引了大量贫困户加入,陈广志及其兄弟就是其中两户。
陈广志的哥没有劳动力,也是贫困户,去年他俩合伙申请种植3000个香菇菌袋,由陈广志统一经营。没有技术怎么办?3000个菌袋都是基地培育好的运到家后只需简单操作。关键还是资金的问题。每个菌袋3.5元,搭建大棚0.5元,共4块钱。两户3000个菌袋需要12000元,对于贫困户陈广志哥俩来说,无疑是一笔不小的启动资金。
好在实行精准扶贫以来,该县扶贫局和当地政府将好钢用在刀刃上,把钱花在裉节儿上,对贫困户精准施策,给予大量支持。4块钱的菌袋,涧池镇扶贫部门每个补贴3.5元,贫困户自己只需要掏0.5元的搭棚钱。两户3000个菌袋政府奖补10500块,陈广志哥俩自己掏了1500块。
养殖出来的香菇效益怎么样?能不能增加收入?陈广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两户3000个菌袋,可以产香菇4000斤,按照平均4块钱的批发价,去年收入16000元。陈广志满脸欣喜地说:“去年我把香菇运到涧池集镇上,卖5、6块钱一斤供不应求,腊月卖到每斤7块。最多一天卖了900多块,平均每天五六百块,有时候忙的吃饭都顾不上。”陈广志兄弟两户实现了脱贫。
汉阴县茂林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况小林告诉记者,贫困户种植出来的香菇可以自己卖,如果没有更好的销售渠道和价格,合作社负责全部回收。另外,如果贫困户按照技术指导精心管理菇棚总效益每袋没有达到4块钱,合作社负责补给贫困户每袋1块钱保底利润价。
通过这种模式,贫困户从生产、技术、销售没有了后顾之忧。2015年该合作社带动安全村、麻柳村37户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