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梁真鹏)最近由长江文艺出版社2016年1月出版的《2015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将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安康市人大常委会干部曾德强先生的《脚上有路——一个修脚工的中国梦》(发表于《中国作家》纪实版2015年第3期头条)辑入其中,并在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作协创研部理论处处长李朝全所写的《聚焦中国生活·书写中国故事·表现中国精神——2015年度报告文学创作综述》中,以620字的篇幅予以特别点评。这也是安康市作家的报告文学首次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选编的年度《报告文学精选》,并进行关注和特别点评。
点评全文如下:
“曾德强的《脚上有路》,讲述了陕西安康的农家子弟郑远元如何从街头修脚工起步,成长为腰缠万贯的企业家的故事。曾德强侧重描写主人公在成功路上的每个曲折或在遭遇历次重大危机时的表现,来刻画主人公的性格。比如他在马路上摆小摊,最后城管队把他的工具没收了,带到城管大队去处罚。郑远元以死相博最终捍卫了自己的权益。后来,王叔启发他开一家正规的门店。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工商所就来干预,要他关门。这时有一个顾客杨延同挺身而出为他争辩,保护他的权益,并帮他办下了执照。对这些重大危机的成功处理过程,都是很好的励志故事,证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功绝不是轻易得来的,而是历经坎坷的。这部作品在完成人物命运描写的同时,也使这个人物的个性丰满生动起来。《脚上有路》还提供了一个解读中国故事的新视角。中国故事不一定都是描写“高大上”的,不一定都去写重大工程、重大事件,也可以是小人物的中国故事,可以写普通人梦想成真、人生出彩的故事。郑远元是一个草根英雄,他做的是这种“低等”的脚底的工作,但是他赢得了生命的尊严。“脚上有路”,脚上也出黄金,路在脚上,路在脚下,路也在主人公的手中。这是一部传递正能量的作品,它突出地表现了一种中国精神。主人公具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致富,坚忍不拔,务实、实干、肯干,能吃苦。他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是他发家致富以后不忘乡亲,还主动带领5000多个乡亲一起去打工,一起致富。他还积极回报社会,关爱大学生,关爱员工。这正是中国精神的一种生动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