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精神港湾
——汉滨区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启“日间照料”养老新模式
记者 肖兵
“这里啥都好,像自个儿家一样,嘿嘿……”上一场棋局刚结束,75岁的姚海峰走进休息室,手里捧着茶水,笑盈盈地和记者攀谈起来。
4月28日下午,阳光明媚,位于汉滨区新城街的新城北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热闹非凡,交谈声、棋牌声、欢笑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其乐融融。家住北门社区的姚海峰是这里的常客,他早上吃完早餐,沿河堤走一圈,之后到这里的体育器材上锻炼个把小时筋骨,去文化阅览室看看书,或者通过电脑和远在他乡的孩子视频聊聊天,中午在照料中心的食堂里吃罢饭,去休息室舒适的床铺睡上一觉,下午和老伙计们一起下下棋,或者看看电视,晚上回家休息,一天就这样充实、惬意的度过了。
这套作息表是姚海峰在日间照料中心成立后培养起来的,日子一天天过去,他对这里的感情也越发深厚。“除了中午吃饭花上5块钱以外,其他一切都是免费的,工作人员个个都很热情,每个娱乐室都有饮水机,有个小病小痛,坐诊医生随时就给解决了。”说起照料中心的好,姚海峰满脸幸福。
姚海峰的两个女儿早已远嫁,一个儿子常年在外务工,孙子在上学,平日里他就是如今最典型的留守老人。在全国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的形势下,如何妥善解决好老人的养老问题,让他们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是汉滨区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直在深思的问题。
“近些年不少养老院虽然解决了老年人的饮食起居等问题,但却无法保障老人的精神生活,一年四季待在养老院,虽衣食无忧,却难有归属感和幸福感。”汉滨区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辉说,日间照料中心的优势在于,老人白天入托接受照顾和参与活动,晚上可以回家享受家庭生活。“照料中心建在社区,在这里有常用的物品、熟悉的环境、长期交往的左邻右舍,老人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生活,打消了很多顾虑。”
为将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从独居引向群居,2014年8月,投入30余万元的新城北门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在全省率先成立。照料中心在汉滨区新城长桃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基础上进行规划和建设,建筑面积700余平米,下设了全科医生门诊室、中西医药房、心理咨询室、治疗室、康复理疗室、棋牌娱乐室、休息室、电子阅览室、健康教育室等多个主体功能室,同时配备了厨房和餐厅等服务设施。院子内设置有双杠、活动平板、划船运动器、乒乓球桌等各类体育器材10余件,文化娱乐室内藏有养生保健、杂志文摘、历史文学等各种书刊4000余册, 6间休息室设有12张床,6个娱乐室内配备有象棋、麻将、电视等各类娱乐设施20余件。为让老人生活更舒心,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抽调10名医护人员长期驻守,为辖区老人提供居家养老、医疗保障、健康管理等一条龙服务。
日间照料中心覆盖了北门、南门等6个社区356户971名老年人口,其中像姚海峰这样的留守老人有30户47人,失独老人11户16人,空巢老人6户12人,残疾老人7户10人。张辉介绍,这些老人除了可以享受免费的休闲娱乐、精神慰藉外,还能享受康复理疗、查体治病等医疗服务,照料中心内的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所有常见病、多发病在这里都能得到较好的医治。“我们还为辖区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进行有效管理,定期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给老人普及医疗健康知识,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张辉说。
目前,照料中心平均每天为50余名老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料、保健康复等日间托养服务,建立健康档案950余册,开展心理咨询、精神慰藉45人次。以社区为依托的日间照料养老新模式,正逐渐成为社区老年人津津乐道的幸福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