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土气接地气聚人气
——白河县以转会风、改作风、抓落实吹响发展集结号
通讯员 阮 郁 纪昌国 吕晓红
4月11日,白河县把县委政法工作会议、武装工作暨党管武装书记述职会议、全县宣传思想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文明创建和新媒体应用培训会放在一天召开。
这种会议集中召开的现象,只是白河县弘扬“三苦精神”,转会风、改作风的一个缩影,其真正的落脚点在于为政必为,狠抓工作落实、促推经济发展,力争“十三五”开局之年各项工作早起步、起好步、开门红。
精简会议,腾出时间“赴战场”
“一天虽然开了几个会,但会议时间都不长。”
“现场发言改成书面材料交流,程序又精简了。”
“领导讲话言简意赅、切中要害,这样好!”
会议刚散场,各镇和部门的负责人就相互交流起来。之所以同感共鸣,是因为过去由不同部门承办、分别召开的会议,在近几年均是统筹安排、集中召开,避免参会人员频繁往返,尽量开短会、讲短话,保证会议质量、缩减节约成本,“务虚”的会议变得“务实”。
宋家镇是白河县较远的镇,从镇上到县城不堵车的情况下最少要一个多小时。过去,对于宋家镇党委书记张良青来说,有时候为了开一个会,路上耽误的时间反而比会议时间长。如果一周开几个会,他要在县上呆几天。而现在,他有了更多时间坚守镇村一线抓落实,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3月的最后一个周末,白河县人大、政协“两会”召开。议程安排紧凑,白天开大会和分组讨论,县上领导讲话和发言处处“去水分、捞干的”,代表委员讨论也直奔主题,少了“歌功颂德”。晚上时间则用于组织代表、委员学习会议材料,出席道德模范颁奖现场,以及聆听县委书记陈晖讲党课,落实全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尽管牺牲了周末休息时间,但代表、委员和列席“两会”的科级领导都以“认真负责开好会”的具体行动,表明了对会务安排的理解与支持。
人代会结束第二天,县长李全成立即带领招商小分队赴武汉开展招商活动,成功与湖北省冠楠木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总投资8000万元的家具产业园项目。而这时距他3月21日参加完上午的纪委全委会,接着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一口气审定了脱贫攻坚、开放招商等12个议题,仅仅过去9天。政府常务会上他要求进一步修改完善全年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方案,分管领导迅速启动具体工作。 4月6日,他又带领招商小分队赴湖南株洲,促成了湖南株洲千金药业有限公司与白河逸酒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这种“五加二、白加黑”,领导干部率先带头的工作模式,这种各级干部腾出更多时间投身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务实作风,赢得了广大群众“点赞”。
压力传导,决定事项“有下文”
“脱贫攻坚会议上要求成立脱贫攻坚工作团,你们成立了吗?”、“镇上今年发展了多少产业,解决了多少人就业增收?”3月1日,县委、县政府督查室正在茅坪镇开展脱贫攻坚专项督查。
这次是明查,“两办”提前向各镇各单位下发了督查通知,旨在全面掌握全县脱贫攻坚会议贯彻落实和工作进展情况。
而3月15日,县委书记陈晖深入到精准扶贫村中厂镇顺利村则采取了调研暗访的方式。他入户走访了万良平、黄家祥、黄传庆等多个家庭,坐在贫困群众家中,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县镇帮扶干部入户帮扶情况。说是调研,更是检查,相关帮扶部门干部心有余悸:“我承诺的帮扶事项还在落实,但幸亏到帮扶户家去了几次,要不就成负面典型了,以后要把脱贫攻坚的事时刻挂在心上,坚决完成帮扶任务。”
领导不会天天暗访、检查,但围绕全县重点工作、领导批示、阶段任务,坚持定期督查、及时通报,建立台账、限时销号,跟踪问效、随时反馈的工作机制,足以保证压力持续传导,促推全县各项决策和决定事项有效落实。
为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而制定出台的县级领导和县直部门包抓重点企业机制,已经在白河实施了几年。去年10月组织召开的包抓重点企业推进会议上,“包抓领导和部门到底到企业去了几次”,“解决了哪些具体困难”,被现场“提问”,少数部门由于深入企业走访少,包抓工作有差距,主要负责人在面对提问时面红耳赤。
当众“出丑”只是手段,整改落实、迎头赶超才是目的。如今,这项机制的红利正逐渐显现。2015年,白河过亿元企业发展到25户,规上工业企业达到37户,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8.5亿元,连续3年荣获“陕西省工业增长速度前十名”。
随着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任务分解表出炉,各分管县级领导、主办和协办的各镇与部门再次重任扛肩、箭在弦上,各项任务不仅要拿出工作时间表,更要制定推进路线图,而且要求任务公开承诺,每月报送进度,季度研判形势,半年进行小结……
然而,只有当真正“压力山大”时,才会转化酝酿出源源不断的强大前进动力!
为政必为,狠抓落实“换甘甜”
旅游发展一直是白河三产结构中的一条“短腿”。县上调整思路,一方面积极研究制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决定,一方面要求各镇发掘特色资源、做好基础工作。
去年9月,刚由冷水镇转任城关镇党委书记的谢文生萌生了先行探索尝试的想法。他立足城关镇群力村樱桃、桃李、枇杷等林果产业优势,采取政府支持、企业运作的方式,筹划起踏春赏花主题的生态旅游活动。说了算、定了干,为办好活动让企业见效、群众增收,镇班子成员分工负责一抓到底,镇村全体干部放弃节假休息坚守岗位,社区志愿者不计报酬全力参与,从2015年12月策划,短短4个月时间,道路改造、停车位修建、园门建设、农家乐布点运营、活动策划及专题片发布等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在县内宣传、交通、旅游等相关部门的主动作为、大力支持下,今年3月25日,白河县城关镇首届“云间桃花、水色白河”踏春赏花游园活动正式启动,一举填补了白河没有旅游品牌活动的历史空白。
赏花游园活动以及山地骑行邀请赛、桃花仙子摄影大赛、花海姻缘会、桃花美食长廊等主题活动,首次将白河竞相绽放的云间桃花,古韵犹存的桥儿沟明清古街,独具风味的“三点水”宴席呈现世外,不仅令众多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争相称赞,更引来了包括陕西日报、三秦都市报、安康日报在内的20余家省市媒体聚焦报道。
据从旅游部门了解,仅“云间桃花、水色白河”系列活动,城关镇累计接待游客4.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00多万元。而活动举办地群力村群众人均增收600元以上。
为政必为,换来了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自去年底以来,一批亮点工作大大提升了白河知名度和美誉度:白河“黄氏家训”专题得到中纪委推广;316国道山体滑塌事故的有效处置,时任省委主要领导作出重要批示,省委发专电要求各山区县推广;党建工作、归雁经济系列创新做法,被人民网、《陕西日报》、新华社《内参》等重点报道;陕南移民搬迁、县级政府推行规范性文“三统一”等5项工作获得省委、省政府或国家部委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