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部门
刘贵棠:3000里汉江的行走
2016-01-26  来源:本站原创

 一部相机 一肩背包tHv安康新闻网

刘贵棠:3000里汉江的行走tHv安康新闻网

res09_attpic_brief.jpgtHv安康新闻网

安康新闻网讯(记者 孙妙鸿 通讯员 巴远君)近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公共经济研究会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世界绿色设计组织乡村发展专委会等联合主办的“2015中国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揭晓,我市30年如一日地行走在汉江两岸、收集航运史料的旬阳交通局干部刘贵棠榜上有名。tHv安康新闻网

一张黝黑的脸上,架着一副斯文眼镜的刘贵棠,1986年被旬阳县航运公司招录为水手,随航运公司轮驳船队航行于安康至丹江、汉口的汉江航线上。当时,旬阳一江两岸公路尚未完全打通,三线襄渝铁路建设只留下一条低等级的江南公路,群众所需的生产生活资料大多依赖水运,汉江水上运输异常活跃。刘贵棠刚上班时,船工们见他戴着眼镜,满脸书生气,都怀疑他吃不了船上的苦!可是,工作中刘贵棠不仅从未低头退缩、逃避,而且始终怀着一颗敬业的心,去感受工作中的乐趣。这种感受,逐渐使他对航运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被汉江中下游沿岸城市、码头的民俗风情与航运文化所吸引。工作之余,他用母亲资助他的60元钱买了一部红梅牌胶片相机,开启了记录航运变迁的漫漫人生路。于是,每逢周末,一部相机、一肩背包,见证着刘贵棠3000里汉江的行走,从汉中、安康、十堰、襄阳到汉口,从乡村、码头、古镇到城市,从汉江到丹江,从堵河到唐白河,都留下了他不知疲倦的足迹。tHv安康新闻网

30年的奔跑,刘贵棠写下了大量的记录汉江航运故事、两岸居民风土人情等日记,拍摄了3万余张图片资料,收集了数千件珍贵的航运实物、文献档案,大到各种不同样式的船模、铁锚、铜盆、纤绳、陶罐、水缸、马灯、算盘、鱼网、船工厨具餐具,小到船票、船员证、安全证等应有尽有。2009年,在旬阳有关部门及国内知名的文化义工团队——拾穗者民间文化工作群的大力支持下,他倡导创建了汉江流域首个航运博物馆。航运博物馆从远古时期汉江沿岸石器时代遗迹、先民结绳只木筏渔猎活动到近现代大型木船、钢质机动驳船的应用,从古代巴人象形文字“船”字的写法到历代船只制造工艺的不断演进,从《诗经》对汉水的描写颂扬到近代京剧之母的汉剧产生和被称为东方荷马史诗民间《孝歌》的广为传唱,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汉江航运给交通闭塞的陕南带来的变化,三线建设和汉江梯级开发等都囊括其中,真实反映了汉江两岸人民对汉江的深厚感情,客观反映了航运人利用汉江的超前智慧,再现了汉江航运宏伟的历史。tHv安康新闻网

(责编: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