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部门
安康城区口口相传的“好医生”
2015-10-27  来源:

 时值十月下旬,深秋的凌晨,寒气有了分量,穿得单薄,身体就会不适。早上6时,位于安康城区南环路的徐守一诊所门前就排起了长队。这些患者都知道:这家诊所主要看内科、儿科。看病的人实在太多,去迟了就没号了,只有起个大早去排队。zks安康新闻网

徐守一诊所的挂号是免费的,按照排队先后顺序发放。正在排队的家住印染厂社区的曹安平大叔显然是有备而来,担心排队时间长,他自带了小凳子。见记者采访,显得有些激动的曹安平打开了话匣子:他的小孙女体质弱,隔三差五不舒服。有一次,孙女拉肚子,儿子带着去了大医院,结果钱花了上千块,药也开了一大堆,可药吃完了病还没有好转。后来,邻居建议他不妨到这家徐守一诊所试试,于是,他早上4点半就到诊所去排队。那次,徐大夫只给孙女开了35元的药,早上吃药中午情况就开始好转了。再后来,孙女有个三病两痛,徐医生就成了他家的“家庭医生”。zks安康新闻网

排队时,患者们都在谈论徐大夫的医术。排在第一的大叔抬高了嗓门:“徐大夫配药,花几十块钱就把病看好了,万不得已不给小孩挂吊瓶,如果感觉病情严重,就会告知你去大医院做检查。”zks安康新闻网

另一位患者插嘴说:“来徐大夫这里看病的还有县上的人呢!我上次就遇到一位,怕早上来不及,头一天就住在附近的宾馆。”zks安康新闻网

地处小北街的杨林诊所,与徐守一诊所相同,也是人满为患,只是治病的“主攻”方向略有不同。该诊所杨海彦大夫“拿手”的是妇科,记者采访时已是中午11时许,可诊所不到10平方米的候诊区仍坐着14名候诊患者。只见候诊者往杨大夫跟前一坐,他就开始把脉,不到几分钟连诊断带开药方,患者已经在一旁等待拿药了。zks安康新闻网

早上4点就从恒口赶到安康看病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他们也是经人介绍找到杨大夫的,经过4个疗程治疗,病情好多了。在一旁的一位患者说:“杨大夫的六叔杨兴林也是中医,在水西门开诊所,看病的人也多得很。”zks安康新闻网

于是,记者来到水西门鹤缘堂诊所,见到一大早来排队的市民马玉琴。据她介绍,这里坐诊的大夫是以前县医院的退休中医杨兴林,杨大夫看病的最大特点是药物配伍合理,而且每副药要比大医院便宜10至30元。前不久她老伴因手术伤了味觉,在这里吃了三副药恢复得很好,今天再来抓几副。zks安康新闻网

同样,在安康城区一说起治疗烫伤,很多人都会想到世纪新村小区里的穆义堂诊所。记者来到该诊所,一位小患者的母亲王春珍说:他们家住在高新区,因为她家附近有两个小孩烫伤都是在这里治好的,其中一个较严重的是被刚出锅的稀饭从脖子烫到了小腹,到这里看好后身上连个疤都没留,所以她也带孩子来这里看。zks安康新闻网

经过消毒、上药、包扎,王春珍的孩子很快完成了初步治疗。医生说,因为小孩只有1岁半,而且烫伤不是特别严重,换3至4次药就能痊愈。zks安康新闻网

采访中,记者不禁要问,这些老百姓喜欢来的小诊所,都是民间私营,也需要养家过日子,可是,他们低廉的收费是如何维持运转的呢?进一步了解得知,这些诊所的大夫都把“生意经”看得不重,但每个诊所都有自己“盈利”的窍门。zks安康新闻网

今年43岁的徐守一,2006年开始开诊所。最初,有时一天都等不来一位患者,生存相当困难。尽管这样,徐守一依然凭着过硬的医道,同时坚持廉价处方,慢慢地,通过患者的口碑相传,就诊的人就多了起来,两年后,诊所的运转才趋于正常。在他看来,高价药与疗效效果并没有必然联系,只要能治好病都是好药。zks安康新闻网

杨林诊所、鹤缘堂诊所的运转,比起徐守一要容易一点。因为,坐诊大夫杨海彦、杨兴林是医药世家,从杨海彦爷爷杨阴著起就在安康城开诊所,到杨海彦父辈6弟兄都能看病,其中4人从医,到他这一辈家族已有近百年的行医史了。百年行医,他们都继承着家族“医生是否称职要由患者说了算”的信条。zks安康新闻网

而穆义堂诊所治疗烫伤之所以价格低、疗效好,是由于穆义堂针对大医院费用高,患者“烫不起”的实际,一直在找一种疗效好成本低的方子治疗烫伤,经过20多年的不断试验探索,终于研究自制出一种特效的烫伤药膏并用于临床。据穆大夫介绍:这种药膏能让深二度烫伤患者痊愈,药费也就200多块钱,而且多数情况下不留疤痕。这种低价的好药方,验证了“黄金有价药无价”的说法。zks安康新闻网

徐守一、杨兴林、杨海彦、穆大夫等,都是靠着患者的口口相传,吸引更多的患者前来就诊;靠着医术及时为患者解除病痛,患者觉得花钱少还治了病,形成了患者与医生的良性互动。因此说,这些小诊所,给了老百姓一个“平价看病”的机会,也通过廉价处方 “养” 了医,树立了老百姓喜欢的“好医生”榜样。安康是全省的医疗改革试点市,在这里,本刊建议不妨把这些个体小诊所的“医疗经验”引入医疗改革,将“既让患者少花钱又能将病治好”作为行医的第一准则,从而推动医患关系不断向好发展。 □ 记者 潘润生 孙妙鸿 文/图 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这是对医生救人于病痛的颂誉。在经济效益占主流的今天,古郎中秉持的“但愿世间人常寿,不惜架上药生尘 ”的良好愿景已被物欲完全突破,使患者越来越感到“病不起”。但在安康城区有这么一批民营小诊所,靠着热情的服务、诚实的医德、精益求精的医术,“大病小治”、“小药克大病”,赢得了患者的口碑,成为市民心目中的好医生。zks安康新闻网

(责编:张世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