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院高新院区外科党支部贯彻党的卫生与健康方针,强化外科系统党的建设,深入开展“红花先锋”党建品牌创建,进行“初心为民,医暖人心”科室能力建设项目。
坚持党建引领,把党建工作“融入业务、融入科室”,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上下功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就医的“痛点”“堵点”“难点”,找准问题、改造流程、提升能力、开展新业务。宣传成效显著、成果稳固且勇于创新的临床科室与个人。
骨伤科运动损伤病区立足患者需求,创新构建并实践了一套覆盖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的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体系,通过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让不同病情阶段的患者都能获得精准、便捷、优质的医疗服务。
预防与管理——筑牢疾病防线,从源头阻断进展。以社区为阵地,发挥党建联动力,将健康科普与慢病管理前置,降低疾病发生率与进展速度。依托与社区支部共建和持续进行“党建引领中医行,义诊服务暖民心”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医护定期进社区、入街道,开展骨性关节炎义诊咨询、健康讲座,发放科普手册,教学关节保护操、康复操,提升群众对“关节退变可防可控”的认知。横向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帮扶关系,党员医生定期坐诊,指导社区开展骨性关节炎早期筛查与基础治疗,轻症患者留在社区进行规范管理,形成“预防-干预”的第一道防线。
中期微创与精准干预——聚焦功能改善,守护生活质量。党员领衔技术攻坚,提升院内微创诊疗能力,让中期患者在家门口享受高质量治疗。支部书记、运动损伤病区主任李帅带头钻研前沿技术,多次赴国内外进修学习保膝技术,熟练开展膝关节镜下关节软骨修复等微创术式,精准解决关节内病变;党小组组长、副主任张光祥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为合并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老年患者快速缓解疼痛,缩短康复周期。支部宣传委员、护士长单婧针对骨科术后血栓风险,引入血栓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分级护理干预……科室团队主持安康市科研项目“自体骨软骨马赛克移植与自体骨软骨膏移植治疗膝关节剥脱性骨软骨炎的效果研究”,进展顺利、今年结题。撰写《关节镜下自体骨移植治疗距骨HeppleV期距骨软骨损伤临床研究》论文,为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微创诊疗提供了可参考的方案。
晚期手术与康复保障——对接优质资源,解决重症难题。纵向联动优质资源,开通转诊绿色通道,为晚期患者提供一体化手术与康复方案。主动对接陕西省运动康复临床研究中心、陕西省骨与关节疾病临床研究中心、长三角运动医学联盟三大平台,与上海华山医院、西安红会医院、陕西省人民医院骨科建立协作机制,从术前评估到术中操作再到术后监测,实现与联盟医院诊疗标准同质化,通过专家驻点带教、手术同步指导、病例联合讨论等方式,共同开展骨关节病规范化诊治,提升四级手术技术水平。针对晚期高龄疑难重症患者,运动损伤病区开通直达上海华山医院、省人民医院,西安红会医院的专属转诊绿色通道。由党员医生专人负责对接,预约,实现“免排队挂号、优先安排手术”;做到了“本院初步评估—上级医院精准手术—回院康复随访”的无缝衔接。成立独立的康复室,打造“医护康一体化诊疗模式”,为术后患者制定“一人一策”的个性化康复计划,早期康复介入,分阶段帮助患者恢复关节功能,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
阶梯治疗的实践成效——党建铸魂强服务,梯级守护惠民生。党建引领下的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体系,真正让“家门口享优质医疗”从愿景变为现实。近一年来,骨科运动损伤病区围绕骨性关节炎患者个性化需求,构建“早期保守干预—中期微创修复—晚期手术重建”的模式,在保障疗效的基础上减少手术创伤、缩短康复周期,患者就医获得感持续增强,满意度、病人数始终稳居医院各科室前列,生动践行了“初心为民,医暖人心”的服务承诺。科室团队科研创新成果丰硕,近一年斩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4篇(含SCI论文1篇),荣获市级科研成果1项,其探索的阶梯治疗模式因适配基层医疗实际、可复制性强,为下级医院提供了宝贵实践范本。
从社区预防的“早干预”,到院内诊疗的“精施策”,再到术后康复的“长护航”,市中医医院高新院区外科党支部以党建为魂、以患者为中心,用阶梯治疗体系为骨关节病患者铺就一条安全、便捷、温暖的健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