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网讯(记者 梁真鹏)清嘉庆《安康县志》(校注)作为安康市地方志办地情研究项目和陕南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合作项目,近日由汉滨区档案史志局出资,陕西出版传媒集团三秦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使200年前安康县首部志书重见天日,该志书是记载安康立县2000余年前历史的重要文献。
清嘉庆《安康县志》由当时安康县前后任知县王森文和郑谦先后主修完成的。该志书是自秦汉安康开县以来,留存至今的最早一部县志。且嘉庆朝是清代的一个转折裂变期,承继康熙、雍正、乾隆奠定的盛世基业,进入道光、咸丰以降的衰微颓败。该志编修者在国家由盛而衰的这个特定历史阶段,不因安康地处四塞贫瘠偏远而敷衍职守,仍以史家的冷峻之识,对安康建县以来,凡纪年、舆地、建置、沿革、政略、人物、职官、选举、食货、山川、河流、关隘、水利、阵亡、烈女、阙防、文征等,详细记述,应录尽录。该志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书面世时,曾是安康政治和文化生活中一件大事,发挥了很好的存史、资政和教化作用。
据了解,清嘉庆《安康县志》原件已不存于安康,影印件墨迹颓败,是记载安康县历史的唯一版本,迄今已是200年。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旧志文献,让旧志发挥“古为今用”的作用,方便读者,扩大受众面,提高该志的可读性,此次选用校注的方法,参照清·嘉庆版《安康县志》编写体例与规范,整理了此校注本。此次出版由周海霞、周邦基校注,戴承元、杨运庚校审,在整理注释过程中,严格遵循古籍、注释的基本规则,忠实于原文并力求保持古籍原貌。县志中原有的表格为竖排表格式,为了方便阅读、版式排列和合理性以及与文字内容版式保持一致,改为横排表格式。文字录入原则上使用标准简化字。县志中使用的通假字、异体字、古通用字、手写疑难字,仍保留原字形,并在注释中予以解释、说明;没有争议、也不会产生歧解的繁体字统一转换为现代汉语通行的简化字。该志书印刷装帧质量高,古色古香,典雅大方,印刷装帧堪称精美,被称为收藏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