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董良军 通讯员 张华
“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垃圾熏天臭、夜晚摸黑走”,这是群众昔日对锦屏社区的真实感受。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平利老县镇坚持问题导向,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重中之重。如今无论是在社区或是河滨路,随处可见充满人文气息的景色:励志楹联、名诗警句长廊、“家训墙”……小区环境美了,文化氛围浓了,俨然一个花园。
锦屏集镇离安康市区仅24公里,如何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让这里的群众活得有尊严,老县镇党委为此没少操心。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该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抓手,启动“五星社区(文明法治星、产业致富星、文化特色星、环境优美星、公共服务星)”创建活动,开展“文化五进社区”、 “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群众找到家的感觉。
群雁纷飞头雁领。老县镇首先配齐支部班子,选举产生首个社区管委会,主任和支部书记“一肩挑”,又相继成立了社区治保、调解和业主委员会,推选产生了中心户长、楼长,以创建“五星级社区”为目标,制定《锦屏“五星级社区”创建方案》,突出社会管理、文化建设、产业安置三大重点,着力塑造生态宜居、富裕文明、繁荣安定的新型农村社区。
每当夜幕降临,男女老少、三三两两来到社区文化广场,一边跳舞,一边看新闻,幸福的表情挂在脸上。这只是 “传统文化、法治文化、安全文化、廉政文化、计生文化”五进社区的一个微镜头。活动启动以来,镇上投入20多万元在广场建成LED显示屏,定期播放市县新闻、实用技术、公益广告等,普及政策,教化群众践行公德。并结合“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制作宣传厨窗20个,设立宣传墙400平方米,悬挂宣传牌匾100余幅,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文化、普及了知识,提升了居民素质。
近年来,搭乘安平高速快车,当地的三产服务业风生水起。一些搬迁户瞅准商机在镇上的扶持下先富快富。大贵镇村民王道平流转土地既种大棚菜又养猪,还在社区办起了云锦生态超市。村民罗运会过去住在高山上,搬进社区后,开办了凤凰茶叶公司,他创办的精品茶园带动当地80余人就业。如今,社区新增个体工商户32家,发展种养大户11户。
这就是老县着力要解决的搬进来后怎么办的问题。镇上首先让农民就近进厂务工;其次抓好劳务技能培训;再次是推动全民创业。制定了《移民搬迁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全民创业实施意见》,协调200多名搬迁群众就近到镇内15家企业上班,户均增收两万元以上。开办技能培训学校,定期组织搬迁户学习烹饪、特色种养技术,引导他们在社区开办超市、饭店、宾馆。对不愿离开土地的村民,帮助其就近流转土地,种植烤烟、大棚菜,搞林下养殖。
污水往哪里流?垃圾往哪里倒?基础设施的好坏关系群众住的是否舒心。镇上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先后完成社区“三化”建设,争取省市集镇排污管网、垃圾填埋场和中小流域治理等项目3个、总投资3000余万元,完成了排污管网、防洪堤、公厕等设施建设,启动垃圾场建设,结合双创落实管护责任,“社区是我家、人人爱社区”的氛围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