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部门
流动党旗别样红——汉滨区驻西安流动党组织建设纪实
2014-09-11  来源:

安康新网讯(记者 王拥 通讯员 李永清 张承喜)“离乡离家不离党,跟着党旗闯市场”。这是汉滨区在西安务工经商人员对该区驻西安流动党组织的切身体会。近年来,汉滨区全面提升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水平,着力把驻西安流动党组织建成流动党员和流出人员的温暖之家。xUA安康新闻网

有形覆盖+主动服务xUA安康新闻网

七一前夕,在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汉滨区驻西安流动人口党支部活动室,3名年青党员面对鲜红的党旗,郑重地举起右拳,庄严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xUA安康新闻网

这天是汉滨区驻西安流动党支部一月一次的党员活动日。支部为今年入党的新党员统一组织宣誓仪式。xUA安康新闻网

作为劳务输出大区,汉滨区常年在西安务工人员近2万人,如何管理服务好流动党员,发挥他们的先锋模范作用,是一道必须破解的课题。xUA安康新闻网

“流动党员到哪里,党组织就发展到哪里。”2002年9月,汉滨区驻西安流动党支部成立,成为汉滨区首个流动党支部,经汉滨区委组织部批准该支部为区人口计生局第三党支部,挂靠区计生局党组。该支部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将在西安的安康籍流动党员和追求进步的群众吸引在党组织周围,支部从建立之初的9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56名党员,党员队伍在流动中不仅没有流失反而得到壮大,为两地党组织提供准确及时的流动信息,使流动党员管理做到流而不散,“风筝”高飞线不断。xUA安康新闻网

西安市新城区胡家庙曾被当地人称作“安康一条街”,在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后,重点加强对党员和务工经商人员的教育,使这条街变成了安全文明街,被当地市民和派出所传为美谈,安康人也因吃苦耐劳而被企业争先聘用。xUA安康新闻网
然而,在2002年流动党员党支部成立以前,这条街以“乱”出名,在当地产生了不良影响。一些汉滨民工从家乡来到这座城市后,由于种种原因走向违法犯罪道路,打架、偷窃、抢劫......不少西安市民一提起汉滨人便连连摇头,还有很多工厂也不愿吸纳汉滨人进厂务工。xUA安康新闻网

前后的巨大反差,正缘于流动党员党支部的成立。为加强对流出人口的计划生育服务,党支部一成立,即牵头组建了计生协会。xUA安康新闻网

“现在可以在当地查体了,不光省了时间不耽误事,而且每次还能省下200多块钱的路费……”,汉滨籍村民陈莉在西安市新城区生殖保健服务中心接受了季度查体。如今,经过流动人口支部与新城区联系,在西安市新城区务工经商的汉滨籍已婚育龄妇女,不但来这里接受查体服务,还把这里当成了“娘家”。xUA安康新闻网

不仅如此,为实现流出人口计划生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支部加强与两地的计生工作联系,负责吸收流动人口入会,成立会员小组,组织群众开展活动;提供政策法规、生殖保健咨询服务;帮助流动人口解决就业、就医、子女入托入学等困难,设立法律援助中心,骋请3名律师维护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与当地计生协会联系交流。到目前为止,汉滨驻西安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已发展会员1498人,通过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共帮助外出务工人员介绍就业2000多人次,先后帮助430名流出人口解决了合同不公问题,帮助务工人员调解纠纷、维权89起,追讨拖欠工资、工伤补偿金600余万元,提供法律咨询援助200余人次,协调子女入托入学830人。个体工商户很少有违反计划生育政策,10余年来少生1300人。xUA安康新闻网

发家致富+反哺桑梓xUA安康新闻网

在西安流动人口党支部,我们见到了支部书记——“忙人”魏泽生。他正接着老家汉滨区大河镇镇长的电话,忙着张罗为大河镇妇女手工鞋联系西安销路。xUA安康新闻网

提起魏泽生,安康人几乎无人不晓。他是一位传奇式的民工,从1992年怀揣30元钱进西安,从在建筑工地当小工到拥有几个商铺,年营业额过千万,累计上缴税费200余万元,农民魏泽生走过一段非比寻常的道路,他成为众多进城务工农民心中的“偶像”。他曾走进省政府旁听省人大常委会议,他的事迹拍成的专题片《魏泽生进城》作为中组部远教片在全国播放,他先后被评为西安市新城区“十佳农民工”,西安市优秀农民工,新城区汉滨区多次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同时他也是一名深怀为民之心、备受群众赞誉的流动党员。因为有着巨大的感召力,他担任了汉滨区驻西安流动党支部书记,引导进城务工的乡亲们共同致富。这个流动党支部被西安市新城区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xUA安康新闻网

魏泽生的老家位于汉滨区五里镇营盘村,上世纪90年代,他家所在的村民小组是远近闻名的穷地方。为了改变命运,他打算外出创一创,为了省钱,他扒上出山的货车去西安打工。魏泽生最初到西安后在建筑工地上干活。他扛过水泥包,干过很多出力气的活。略有积攒,便开始蹬三轮车给人拉货。在拉货过程中他认真观察、琢磨人家如何做小生意,怎么“练摊”,进货渠道怎么联系等等一系列的事情。随后,他果断地在康复路上摆起了地摊。他的吃苦耐劳、诚实讲信用、脑子灵活很快就派上用场。到年底的时候,魏泽生身边可以支配的钱已经有6000元。怀揣30元出山能赚到6000元钱,这在山区农民眼里简直是奇迹。魏泽生笑着说,那时我就算是山沟里的“有钱人”了。xUA安康新闻网

春节探亲时,他在村党支部会上把自己的经历和经验向乡亲们如实讲述。春节之后,近20个青壮年跟着他走出山沟,来到西安康复路市场学着做生意。一人带一个,一家带一家,由最初2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2万余人,仅在西安购房、购车就有300余家。分布在西安的康复路、土门等市场,主要经营鞋业,从设计、制作、加工、注入市场,大量以批、零经营一条龙,他们的经营份额已经占到西安市场的三分之一,年创税收5000余万元。xUA安康新闻网

在锦绣鞋城经营的个体老板成海峰,是汉滨老乡公认的在西安创业的成功人士。谈起当初入党的动机,竟然是“入了党,多为群众做点事,群众理解。如果一个平头百姓做好事,人家会认为是出风头。”xUA安康新闻网

虽然在西安创业打拼,但他们却心里时刻牵挂着家乡。2004年安康宁陕遭遇水灾,汉滨区驻西安流动人口党支部组织群众为灾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3.5万元;2009年,安康籍西安救火英雄李红涛受伤住院期间,支部组织群众为其捐1.8万元医疗费;恒口镇老乡赵青林在西安出车祸,家里钱全花光,找到支部救助,支部发动商户为老乡募捐医疗费9000多元,挽救了一个家庭和一个年轻的生命。今年,支部还为汉滨区关庙镇身患白血病青年捐款7900元。同时,在汶川、玉树地震中,上交特别党费及捐款5000元,十余年来累计为家乡及公益亊业捐资15万余元。xUA安康新闻网

搭建平台+抱团发展xUA安康新闻网

现年41岁的陈江,年青干练,现任流动党支部支部委员、汉滨区驻西安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会会长,是汉滨籍创业人士中的领军人物。他已从最初的鞋类批零,到现在与汉滨籍创业人士共同开办康家酒店,涉足水产批发市场、餐饮、信贷等行业,谈到今后的发展,他的目标瞅的更远。他说众人拾柴火焰高,现在正准备筹建汉滨商会,通过搭建起商会这个平台,让所有汉滨人士抱团发展,也能带来更多更大的发展机遇。xUA安康新闻网

在流动党支部的带领下,搭起了家乡与西安的桥梁。在陈江经营的西北最大的盛秦海鲜胡家庙海鲜副食品批发市场,现有摊位1000个,而市场内近一半摊位商户都是来自汉滨的。汉滨籍商户陈东利介绍说,来市场经营5年,现在年销售额达到400万元,由于对市场的准确把握,老家的腊肉、香菇、木耳等土特产在这里很畅销。xUA安康新闻网

在汉滨瀛湖发展水产养殖的兄弟水产公司,来西安拓展销售市场,联系到陈江的海鲜市场,不但迅速落实了商铺,还免去了开始几个月的商铺租金,这让兄弟水产公司迅速在市场内安下了“家”。xUA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流动支部每年拓展带动1000余人次在西安就业务工,每年带动销售汉滨土特产品、特色产品达6000余万元。xUA安康新闻网
 xUA安康新闻网

“组织有门路的流动党员把家乡更多的劳动力带出去,把在外面赚到的资金、学到的技术和引到的项目带回来。”近两年来,汉滨区还在驻西安流动党员中开展 “双向带动”活动,带动更多劳动力外出就业增加收入,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献计出力。xUA安康新闻网

在外创业不忘家乡,回到家乡不忘乡亲。“党员外出务工,既开阔视野,了解外界信息,又赚到资金,学到技术,有的甚至联系到发展项目。”汉滨驻西安流动党支部组织引导流动党员为家乡献计献策,畅通流动党员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渠道,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对流动党员返乡创业给予支持,引导他们把市场信息、创业资金、发展项目等带回来,服务家乡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汉滨驻西安流动党支部为家乡提供有价值的经济信息2000余条,引进各类实用技术和项目近500个,为家乡办好事、实事300余件,投入到家乡的公益事业建设资金达700余万元,有 4000 多户农户在返乡流动党员的带领下走向了富裕路。同时汉滨区还注重从西安流动支部返乡流动党员中发现“能人”,结合村级换届选举工作,把党性强、懂经济、善管理、群众拥护、自愿回乡任职的返乡流动党员,适时充实进村 “两委”班子,截止目前,已有11名党员返乡在村两委中任职。xUA安康新闻网

 xUA安康新闻网

(责编:张世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