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网讯(记者 韦东)轰鸣的机械声之后,一箱箱玉米从收获机中倾泻而下,顿时堆积在我们的面前。刚才还是一排排矗立待收的玉米,片刻间一次性完成了摘穗、剥皮、果穗装箱、秸秆粉碎还田。
站在记者身边的汉滨区大同镇同心村四组农民陈玉莲,在自家地里看到了这一幕的发生,她满脸喜悦情不自禁地说,太神奇了,机械化又快又好!
机收玉米演示在我市是第一次。让参加9月3日全市“三秋”农机作业现场暨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推进会的同志大开眼界备受鼓舞。
现场会以观摩走访、演示推介、工作座谈的形式在汉阴、汉滨两地举行,与会人员兴致勃勃参观了汉阴县蒲溪镇先锋、汉滨区大通两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和玉米、水稻新机械收获演示。
记者采访得知,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呈方兴未艾之势,全市已发展农机大户近200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注册总数达到35家。还有的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市农机局局长汪成安对记者说,我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150万千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15.81%。提升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型主体,是农机部门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
汪成安让记者给广大农民传递个政策信息,今年我市推出三项举措聚力破解农机化推广瓶颈:一是,市上将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的基础上,对农作物播种和收获关键环节先进适用农业机械引进、试验示范实施再补助政策(率陕南之先,去年已补助30万元);二是,市农机局与陕西农村信用合作社安康办事处达成共识,各县区信用社积极为农户购机提供信贷支持;三是,今年开展标准化农机专业合作社创建活动,市财政将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对验收合格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给予一定的奖补。
尤为可喜的是,各县区在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中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涌现出了旬阳庙坪、汉阴先锋、汉滨大通、平利盛丰等不同发展模式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先进典型。
发展较快的旬阳县,已注册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2个,参社社员户数3466户,去年合作社作业面积达到7.5万亩。已成立了7年的庙坪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332 名。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运行机制,实现了合作社与农户的互利共赢。农机作业合作社纯收入达58.6万元。示范区农户实现增收64.8万元。
汉滨去年累计农机作业面积达86万亩,农机经营总收入8202万元,耕种收综合农机化水平达37.7%,农机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份额达18.6%。目前在工商部门注册登记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