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罗先安 谭西 吴昌勇
通讯员 刘勇 沈奕君
近些日子,平利县旅游局长李仕阳忙于两项重点工作:历经一年多时间,委托北京某公司承担的县城旅游景区建设总规和镇村修规编制完成;作为平利县美丽乡村标准化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他积极参与这一标准体系的研究制定,力争将 “平利版”美丽乡村打造成陕西样本。
这也是继2012年平利荣膺“中国十佳最美乡村”之后的又一个大动作。用他的话说,两项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打造“国字号”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意义不可低估。
尽管2012年7月8日赴京领奖只李仕阳和一名县领导,但为了捧回这一桂冠,众多和他一样情系美丽乡村建设的干部群众整整用了十年。
美丽之旅:
把美丽绘在青山绿水
2003年9月,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的雷方海家热闹异常,当天,他家的三间土房在经过5个月的改建之后,终于化茧成蝶,呈现出“白壁青瓦马头墙格子窗”的徽派民居建设风格。他也是全县第一户入住此洋气房子的村民。
帮助雷方海家完成房屋建筑风格设计且参加建设施工的王建平,早在2006年4月份就任该县新村建设办公室主任。他说,2003年是平利县“新村建设元年”。当年,师范学校美术专业毕业在县职教中心工作的他,被抽调到当时的县农办,主要工作是发挥专业特长,为新村改建提供图纸设计。
十年弹指一挥,回溯平利的美丽乡村建设,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试点起步于2003年到2004年,提出建设陕西最美乡村。在组织领导干部前期赴江西婺源考察后,以龙头、普济寺村为试点,实施生态环境、观光农业、徽派民居、基础设施、基层组织建设“五大工程”,改进传统村落,推进新村建设;
整体推进于2005年到2009年,提出建设西北最美乡村。在抓点示范,实施“五大工程”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落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确定“八个一”和“八个有”的标准,全面规划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成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确定的典型,有“陕南学平利、关中看旬邑”之说。
全面提升于2010年到2013年,提出建设中国最美乡村。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全方位打造“女娲故里、绿色茶乡、休闲家园”为内涵的中国美丽乡村品牌。
伴随着建设美丽乡村各时期、各阶段的工作推进,平利一次次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平利县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事迹,已被中央党校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利实践》为题编入教学资料,向全国党政机关发行,成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课题组唯一公开发行的专题调研材料。
2013年5月,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促进城乡共同繁荣的若干意见》中提到:推广平利县美丽乡村建设经验。同年6月,全省农村工作座谈会在平利召开,该县就美丽乡村建设做经验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