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电话:0915-3356512
  •  投稿邮箱:news@akxw.cn
 > 新闻 > 安康 > 安康
“两山”践悟二十年 “绿动”安康展新篇 | 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我市积极探索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的发展新路
2025-08-15  来源:本站原创

记者 李莹mLs安康新闻网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绿水青山蕴藏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能,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绿色动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引擎?mLs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我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将生态作为立市之本、发展之基,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以富硒产品、生态旅游、新型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经济协同共进的发展新路。mLs安康新闻网

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上,安康不断创新探索,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通过生态增值、产业增效、保护增质的良性循环,真正让生态“高颜值”转化为发展“高产值”,为安康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动能。mLs安康新闻网

mLs安康新闻网

图为石泉县富硒食品(预制菜)产业园区。董长松 摄mLs安康新闻网

机制赋能,畅通价值实现路径mLs安康新闻网

2020年4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平利县考察调研期间,作出“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科学论断。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构建绿色循环产业体系,探索建立科学完善的生态资源价值量化体系,不断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mLs安康新闻网

制度建设方面,市委、市政府于2022年9月联合制定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实施方案,构建起责任明确、协同高效的工作体系。今年3月,《安康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经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纳入地方性法规,为生态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mLs安康新闻网

此外,金融创新为生态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市政府设立“安康富硒茶叶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建立茶叶产业链贷款贴息机制,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农村清洁能源贷”“民宿贷”“可再生能源补贴确权贷”“光伏贷”“生态贷”等产品,构建起多元化绿色金融支持体系。mLs安康新闻网

面对生态资产属性复杂、价值衡量标准不一的现实挑战,我市重点突破价值核算这一关键环节。通过联合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等权威机构,搭建陕西省首个GEP核算制度体系和自动化核算平台,形成了包括生态产品目录清单、核算技术规范、核算报告、典型案例等在内的完整成果体系。mLs安康新闻网

基于这一体系,我市对2020年和2024年生态产品总值(GEP)进行了科学核算,为生态价值转化提供了可靠的量化依据。经核算,2020年全市生态产品总值2024.16亿元,2024年全市生态产品总值初步核算结果为2374.12亿元。mLs安康新闻网

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为绿水青山量化打下基础,还有效盘活了生态资源,实现了生态保护与价值转化的良性循环。mLs安康新闻网

用好硒资源,绿水青山点“绿”成“金”mLs安康新闻网

在实现生态产品价值量化评估的基础上,如何让这些“绿色资产”转化为经济效益?安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用好硒资源优势,加快构建富硒产品产业集群。mLs安康新闻网

在今年6月份召开的2025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暨第五届世界绿茶大会上,《2025中国绿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报告》正式发布,安康富硒茶入选品牌价值TOP20,位列全国第14,再一次在中国茶界排行榜上刷新了自己的“坐标”。mLs安康新闻网

这一亮眼成绩正是我市全产业链推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写照。依托“天然富硒”金字招牌,我市按照“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思路和“一产奠基、二产支撑、三产引领”的策略,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mLs安康新闻网

品牌建设成为富硒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抓手。我市以茶叶、魔芋、生猪、核桃、生态渔业、蚕桑六大特色农业为示范引领,重点打造全国富硒农产品示范基地。全市培育1831个现代(富硒)农业园区、12个生态富硒循环农业示范镇,以及66个产业联合体、35个产业联盟、93个产业联合社。mLs安康新闻网

产业融合发展开辟了价值实现新路径。我市培育了237家规模以上富硒产品加工企业,其中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5家。通过推进“富硒+”模式,打造了“汉江画廊、茶歌紫阳”等10条茶乡精品旅游线路,开发富硒全鱼宴、富硒蘑菇宴等多个“安康美食”品牌,建成6处富硒休闲旅游示范基地。石泉预制菜产业集群成功入选2023年度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展现了产业跨界融合的蓬勃活力。mLs安康新闻网

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持久动力。我市构建了“5个国家级平台+3个省级平台+3个院士工作站+32个专家工作站”的富硒产业科研体系,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院校开展深度合作。目前,已开发出300多个富硒产品,覆盖粮油、果蔬、水、茶、魔芋、休闲食品、功能食品等方方面面。mLs安康新闻网

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品牌化发展,安康的绿水青山正在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好产品、好品牌,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益。mLs安康新闻网

创新实践,探路转化新格局mLs安康新闻网

在生态价值转化的探索中,安康不仅实现了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更让秀美风景成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长点。mLs安康新闻网

8月的石泉县后柳水乡游人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在此尽情体验多样亲水项目,尽享绿水青山生态之美。入夏以来,当地以“清凉游”激活夜间经济,拉动相关消费超百万元,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共赏“渔舟唱晚”。mLs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安康加快构建全域全季旅游体系,积极开辟康养旅居全新赛道,持续擦亮“秦巴明珠·幸福安康”品牌形象,为生态价值的实现开辟了广阔空间。mLs安康新闻网

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1个、省级4个,打造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各1个,逐步形成以秦巴生态风景区为引领、康养旅居度假区为特色、精品民宿休闲区为亮点、农家民居体验区为基础的生态旅游发展体系。通过持续加大“引客入安”力度,近三年累计接待报备旅游团队3214个、团队游客21.77万人。mLs安康新闻网

走进镇坪县曙坪镇,群山环抱间,层层叠叠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依山就势铺展延伸。经过多年发展,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8711.3亩,黄连、天麻、绞股蓝等道地药材真正成了村民的“致富珍宝”。mLs安康新闻网

近年来,镇坪县创新探索“林药融合+药旅融合”双轮驱动模式,以全产业链开发为纽带,推动生态资源向经济价值、社会价值转化。目前,该县已建成18.2万亩道地药材基地,中药全产业年综合产值达15亿元,带动全县农户户均增收3200元。mLs安康新闻网

“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各县区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旬阳市做强拐枣产业链打造“两山”转化示范样板,岚皋县创新“以水养鱼、以鱼净水”生态养殖模式,白河县深耕木瓜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条……百花齐放的绿色发展局面,不仅盘活了生态资源,更带动了产业转型升级。mLs安康新闻网

面向未来,我市将继续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改革,以打造全国优质生态产品供给基地为目标,进一步做优生态产品、做活市场路径、做实长效机制,让更多绿水青山“生金淌银”。mLs安康新闻网

 mLs安康新闻网

 mLs安康新闻网

责编:杨一|一审:许安|二审:田丕
终审:张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