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曾辉 陈尔文 阴文凯 通讯员 屈光波
从“三长”护河到县镇村联动,从保护资源到产业增收,镇坪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通过科学“护水”、精细“管水”、合理“用水”,不仅让河流焕发新生,更将水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走出了一条从治水护水到“依水生金”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雨过天晴,上竹镇湘坪村护河员舒庆聪就召集志愿者到辖区河段查看河堤、桥梁有无损毁,及时清理河水冲刷下来的垃圾。入汛后,这样的巡护频次也随着降雨天气而增加。
“以前河道里很脏。通过我们的努力和村民的配合,现在环境好了,水清澈了,空气都清新了。”舒庆聪说。
竹溪河流经上竹镇17.5公里,该镇通过“镇级河长+村级河长,河长+警长”机制,夯实管护责任。充分发挥15名护河员的带动效应,引导村民参与河道环境治理,同时在重点河段安装6个摄像头进行全时段监控,用“人防+技防”确保全境一河一段都有一名护河员进行一河一档精准管理。
“通过保护,我们拥有了优质的自然资源,成功打造了上竹森林康养旅游示范镇。截至目前,全镇已建成9栋民宿,日接待能力达千人次以上,将幸福河湖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幸福生活。”上竹镇镇长汪杜娟说。
在政策支持下,一大批因水而兴的生态产业正蓬勃发展。看准机遇的张良琼回到家乡投资1250万元建起了民宿,打造集旅居餐饮、会议研学、特色药材种植于一体的森林康养综合服务体。
“民宿已投入运营,已经带动就业20余户。二期将发展道地中药材,打造道地中药宴,项目建成后将辐射带动整个发龙村民宿发展。”张良琼说。
7月22日16时,雨后气温突然升高,城关镇竹节溪村党支部书记何万里立即到生态水产养殖基地查看鱼塘溶氧量,及时调节增氧机。
何万里告诉记者,2022年村上依托丰富的水资源引入社会资本,采取土地入股的模式,发展生态养殖,将护河治水成效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自运营以来,有效带动村里务工人员300余人次。今年年底,预计村集体经济分红5万元到8万元。”何万里说。
镇坪县依托河湖长制,建立了12名县级河湖长、14名镇级河湖长、58名村级河湖长、161名护河员为主的三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制定了《一河一策》《一河一档》等管理模式,全面落实“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司法局长”“水行政执法与检察公益诉讼协作配合工作”等工作机制,在抓好日常管护的同时,还加大社会力量的投入,常态化组织中小学生、党员干部、社区志愿者、网格员,开展“大手拉小手,共护母亲河”“守护碧水清流 共建生态家园”等护河行动,确保河流长治久清。
镇坪县河长办专职副主任唐武兴说:“统筹水资源保护与生态产业发展,打造‘民宿+生态养殖+集体经济’的乡村振兴模式,实现民宿吸引游客,农业养殖提供产品,最终达到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环境,让企业增效益、集体增收益,群众共享发展成果。”